第08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我们在行动 上一版3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陇原大地深深扎根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时代之歌
攻克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堡垒
打造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示范之地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时代之歌

  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包括平凉、庆阳、天水、陇南4个市,31个县市区。其中,有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4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43.7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1%。结合区域内少数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际,片区不断提高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融合度、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宣传教育的精准度。

  今年以来,片区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和传统媒介,加强“滴灌式”宣传,在各类媒体上开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宣传专栏,持续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创建工作先进典型,定期、不定期发布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常识,让社会各界知晓和参与创建工作。

  天水市充分利用组织开展宣传月活动和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有利时机,组织全市围绕“全面实施‘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行动,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局面”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市、县、区都举办了第17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抢抓全省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百场万人”下基层大宣讲的有利时机,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人员听取专题宣讲。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开展政策培训和咨询活动360多期次,培训8600多人,咨询人数800多人,散发传单、倡议书等各类宣传资料3.8万余份,制作悬挂宣传标语和横幅670多条、宣传专栏和版面900多个,并通过多种平台和媒介开展立体化宣传,激励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陇南市突出文化特色,打好“红色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充分利用陇南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历经10年时间,撰写完成《红军长征在陇南的民族宗教工作》等多部书籍。拍摄完成《党旗指引谱壮歌》陇南回族革命史纪录片。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及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区为线路图,以两当兵变纪念馆、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成县红川清真寺、徽县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东关回民小学、礼县龙池湾战役纪念馆等为主阵地,立足历史资料、珍贵文物和图片,全力打造“弘扬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利用重点节日,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讲好陇南红色民族团结好故事。

  庆阳市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作用。各县(区)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心创作编排文艺节目,举办少数民族群众体育运动会及少数民族农民书画、香包刺绣、剪纸作品展等活动,创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民俗庆阳特色文化有机结合,利用香包刺绣、剪纸皮影作品宣传民族团结进步、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环县组织编排反映“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的道情皮影现代剧《情谊手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民族文化创新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平凉市以创建“一带一路始祖文化制高点”为契机,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与养生平凉特色文化品牌有机结合,在平凉市博物馆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展厅,利用静宁县站院清真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静宁县界石铺红色教育基地、崇信县保至善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华亭市工委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灵台县星火乡王家庄高永祥纪念馆等搭建全民参与创建的平台,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具有民族文化元素、展现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博物馆、陈列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同时,加强文化设施的投放力度,为民族乡29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价值48万元的文化器材24套576件,建成民族乡村电影固定放映点2个,在3个民族乡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送戏下乡演出180多场,放映电影1650场次,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育节目16场次,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乡村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