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一件件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不忘初心的引路人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一件件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 记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部副主任贺琛
□ 蒋佳宁
为收集文物,贺琛走遍大半个中国。 受访者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年来,中国民族博物馆一直致力于让各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展示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巨大优势,讲述好各民族经济相依、文化互鉴、情感亲近的故事。

  这也是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部副主任贺琛兢兢业业于民族文博事业的动力所在。在民族文博这场鸿篇叙事中,贺琛甘为一个默默无闻、俯首勤做的素材收集者——征集文物、考察文物、研究文物、“装扮”文物,带领观众一起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

  “这些维系民族精神、承载文化根脉的文物,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贺琛说。

  留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因

  

  在贺琛看来,中华各民族伟大历史和精神的轨迹,都在文物遗产上闪耀着光辉,而挖掘、解读文物上每一个细微的文化符号,都依赖于艰辛的走访、考察、梳理。

  在民族服饰和织绣染领域潜心研究多年,贺琛多次深入东北、西南、西北等民族地区进行考察,实地探访“非遗”传承人,她过手的民族服饰数以万计,对各民族服饰的款式、工艺等特征都非常了解。

  贺琛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提出有针对性征集馆藏服饰缺项的工作思路。她曾向馆领导建议,“虽然馆藏民族服饰数量不少,但还存在缺项,我们应该把缺项补全,这是‘国字头’民族博物馆的责任。”

  为此,贺琛克服种种困难去民族地区寻访文物,有计划地征集了近千件珍贵的民族服饰和织物。

  “这套苗族的银衣,细看会发现,银片都是用小錾子手工打制的,而非模压的,制作起来相当费工费时。”说起自己征集的那些珍稀文物,不善言语的贺琛如数家珍。

  在征集文物的过程中,贺琛也留心“非遗”的传承现状,积极与传承人建立联系,说服他们为中国民族博物馆提供最好的作品。长期的挖掘走访让贺琛和民间手艺人之间建立了信任,也为她一直坚持筹划建立的民族文物修复人员信息库打下基础。

  在田野调查中,贺琛发现,传统民族服饰手工艺受到机械化生产的极大冲击。她以此立项开展研究,制定标准对传统工艺进行保护。“博物馆是国家的文化基因库,我们要为国家留住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因。”贺琛说。

  以精品展览奉献人民群众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宝库,更是知识的殿堂、精神的家园。”对于奋斗在展览一线的贺琛来说,办好每一场展览,就是为人民群众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窗口。

  在博物馆工作的7年里,贺琛每年都要策划一个展览。其中以民族服饰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如《好地方在山那边:苗族历史文化展》《西兰卡普:中国土家族织锦文化展》《苗疆华彩:苗族服饰织绣展》《经纶造化:中国民族织锦文化展》等,更是为她赢得了业内的口碑和好评。

  办展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查资料写展览大纲开始,到筛选馆藏文物、跟设计公司沟通、包装运输展品,再到场馆布展、撤展点交等环节,贺琛总是亲力亲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考虑展览效果的同时,贺琛更注重对文物的保护。每件展品的展陈方式、对灯光环境的要求,她都要与设计公司沟通,一定会设定最适合文物保护的展览方式。

  为了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同时确保展品安全,贺琛付出了诸多努力。在做关于土家族织锦的展览时,为了表现出土家族织锦的经纬织法,她夜以继日地在20平方米的经线上徒手编织,用5天时间编出了展览的名字。

  展览施工往往只有几天时间,要高质量完成布展工作,就必须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这对贺琛来说已习以为常。她说:“只要能实现最好的展示效果,以精品展览奉献人民群众,再辛苦也值得。”

  潜心研究勇担博物馆人的使命

  

  “我从没有奢望写出行业巨著,但我希望多年以后,我写的书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对同行来说有一点参考价值。”贺琛说。

  20多年走遍大半个中国,丰富的见识为贺琛从事文博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尽管她常常自谦“没写过几本书”,实际上这些年她笔耕不辍,写出了多部民族服饰及织绣染研究的著作。

  贺琛的专著《民间服饰》《中国女红》相继出版后, 2014年,她又出版了国家重大出版项目《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服饰卷》,这本书首次对我国西部的各民族服饰进行了全面整理和调查,厘清了西部民族服饰的类别和分布,是西部民族服饰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除潜心于自身的学术研究之外,贺琛还主动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民族领域的学术性事务。她为《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中“56个民族小朋友”图片的创作者提供建议和参考资料,确保各民族儿童的服饰得以准确体现。在由国家民委、国务院研究室、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编纂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项目中,她还担任了服饰示例词条的编撰工作。

  心有所仰,甘之如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调研和精耕细作的博物馆日常工作中,贺琛将神圣的初心使命化作平凡的坚守与钻研。民族服饰体现着各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贺琛用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守护着这些民族瑰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用一件件文物、一场场展览,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博物馆人的使命。”贺琛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