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宗教周刊·人文 上一版3
听文物讲故事,六十多年前永乐宫壁画的大搬迁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佛教中国化的音乐展现
文殊院腊八节庙会:传承文化 传递温情
江门天主堂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佛教中国化的音乐展现

□ 亦真 本报记者 吴艳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 文殊院供图

  编者按:2020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公布52个入选第七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名单,“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文殊院腊八节庙会”正式入选。

  十方腔梵呗传入巴蜀地区后,不断与西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文化、音乐相互碰撞交融,最终形成以四川方言为基础,集川渝地区道教音乐、川戏音乐为一体的具有巴蜀地域性风格的川腔梵呗唱诵。川腔梵呗唱诵流传影响于我国西南地区,成为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梵呗流派。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则是川腔梵呗之中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

  成都文殊院腊八节庙会,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既包含各种传统腊八节民俗活动,又融入现代文化,以“结欢喜缘”为主题的民俗庙会活动。它最早开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成都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腊八节民俗活动。

  川腔梵呗的历史与发展

  梵呗唱诵在古印度就相当盛行。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一部分梵呗唱诵随之传入。既成僧伽,便有礼佛之仪;既有礼佛之仪,则有赞呗之需。但当时在华传授梵呗的僧人,大都是西域或天竺人,他们所传梵呗,都是西域风格的梵呗唱诵,这些“胡呗”缺少广泛流传的条件。

  三国时,中国的佛教徒开始注意到“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促;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的矛盾,并开始创作中国的梵呗唱诵。曹植创作的“鱼山梵呗”就是典型代表,自此,中国开始有了具有自己文化特征的梵呗。

  隋唐时,中国佛教梵呗唱诵从寺院走向宫廷和民间,达到了鼎盛。佛教梵呗唱诵到宋元以后,日趋通俗化,逐渐与民间曲调合流。如《挂金锁》《望江南》《柳含烟》《山坡羊》《浪淘沙》《阿弥陀赞》《虔诚献香花》《回向偈》等佛曲被寺院僧人广泛唱诵,并且延续至今。四川蒙顶山的甘露祖师制定的《八十八佛忏悔文》与《蒙山施食仪》则成为后世佛教晚课的内容。

  明末高僧海明在重庆双桂堂住持弘法。在海明与圣可师徒二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流传于江南的十方腔梵呗传扬于西南地区,与川渝地区尚存的佛教梵呗相结合,再经数代人的努力,四川佛教梵呗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川腔梵呗唱诵。圣可的弟子慈笃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成都创建文殊院,为文殊院第一代方丈。

  清乾隆末年,文殊院第五代方丈天晓,为传承和弘扬川腔梵呗唱诵,领众薰修《瑜伽焰口》等佛事,促进了川腔梵呗唱诵的形成与发展,并逐渐形成文殊院特色。其后,文殊院历代方丈与寺僧均特别重视川腔梵呗唱诵口传心授的传承。文殊院还注重川腔梵呗唱诵曲目的整理与收录。1922年,在第十五代方丈禅安支持下,法正汇集整理并刊印梵呗唱诵文本《释氏梵呗全集》,成为巴蜀禅林传习川腔梵呗唱诵的必备典籍。1988年,在第十七代方丈宽霖的指导下,常厚录制了常用的赞颂,并定韵标板而成《简明常用赞本》,成为巴蜀僧众传习川腔梵呗唱诵的必用教材。

  文殊院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文殊院历任维那(纲领职事,掌理僧众的进退威仪)、悦众(维那的辅助)都擅长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为川腔梵呗唱诵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多以四川方言为基础,是以佛教仪式音乐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佛教梵呗音乐。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内容丰富、曲目众多,涉及到巴蜀地区佛教的日常生活、仪式等方方面面,集中表现为早晚课诵、二时临斋,以及祝延超度的普佛、放焰口、水陆法会、浴佛法会等佛事仪轨,传戒、布萨等仪式,“佛诞晚会”等艺术展演。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以唱诵诸品香赞开始。早课讽诵《楞严咒》《十小咒》或《普庵咒》(限初一、十五),接着唱咏赞佛偈、绕佛、拜佛,之后观文、三皈依,祝赞韦陀。晚课讽诵《弥陀经》或《八十八佛忏悔文》《蒙山施食》,接着唱咏赞佛偈、绕佛、拜佛,之后观文、三皈依,祝赞伽蓝,最后维那呼普贤警众偈。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依据风格来划分,大体有两个体系:一为庄重的佛事体系。主要特点是唱腔平稳庄重、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配乐器仅仅使用大磬、引磬、木鱼、铛子、铰子、鼓;使用的地点以大雄宝殿为主;主要内容是早晚课诵、上供、水陆内坛、传戒、浴佛法会等仪轨。二为活泼的佛事体系。主要特点是唱腔转变灵活,哀事致哀,乐事致乐,活泼灵动、声情并茂;配乐器在以上6种之外,还可以有笛子、二胡、二星、云锣、扬琴、琵琶、阮、笙、唢呐、钹、镲、铃、螺等;主要内容是祝延超度的佛事、转咒、拜忏、放焰口、水陆外坛等。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依据用途来划分,大体有3种:一用于祝赞、延生等阳佛事仪轨之中,主要是2015年现任方丈宗性重编的《整理四川释氏梵呗集》(卷上)的内容。二用于往生超度等阴佛事仪轨之中,主要是《整理四川释氏梵呗集》(卷下)的内容。三用于“佛诞晚会”等综合文化艺术表演之中,主要是表现庄重、祝福的香赞、祝延等内容。

  十方腔梵呗唱诵、川腔梵呗唱诵、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一脉相承,又发展出不同特点。以《炉香赞》为例,十方腔的唱法特点是韵律和雅庄重、缓慢平稳,以“七星板”为转板;川腔的唱法特点是比十方腔欢快高亢,也是以“七星板”为转板;文殊院川腔唱诵则综合和雅庄重与高亢快速的特点,以“软三星板”为转板。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还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唱诵本,例如晚课之中的“硬三星板”“清净大海众菩萨”。再者,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里面还有很多是十方腔梵呗所没有的内容,如“连九板”的《摆脱红尘》、“三星板”的《古佛家风》等等。

  文殊院川腔梵呗的保护

  目前,文殊院川腔梵呗的主要传承人有三位。宗性法师,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1991年开始师从净天学习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2006年倡导组建菩提艺术团,坚持举办“佛诞晚会”,发起开办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培训班。仁定法师,1986年跟随宏玉、常厚等潜心学习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多次参与四川省佛协举办的引礼师培训工作,培养了大批川腔梵呗人才。宏琳法师,1991年跟随常厚、仁定等人潜心学习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现任文殊院首座,长年教授青年僧人学习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

  近年来,文殊院川腔梵呗的传承面临挑战,开始出现唱诵十方腔梵呗的情况。很多赞颂唱词已经是有词无曲,后人不知道如何传唱。据《整理四川释氏梵呗全集》上下两卷的收录,实际上有数百首赞颂唱词;而现在传唱的《常用简明赞本》则只收录了常用的数十首。就算《常用简明赞本》,也因为难有演习和使用的机会,僧人无法全部掌握其唱词、唱腔。

  因此,文殊院采取多种措施对川腔梵呗进行发展性保护。整理编辑川腔梵呗的曲牌、唱词,并录音保存。2016年至2019年,文殊院举办第一届川腔梵呗培训班。川腔梵呗培训班课程丰富,涵盖了川腔唱念、器乐培训、声乐培训等多方面内容。

  文殊院每年的“佛诞晚会”演出形式丰富多彩,以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为主,结合其他类型的梵呗音乐、民俗音乐等各种表现形式,以及歌舞、朗诵、舞台剧、小品、魔术、武术等表演,被观众誉为“一场视听的盛宴”。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