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推动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顺应交往媒介变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助力沿边开放开发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 马伟华 郭怡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繁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要用好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物质形态类红色文化资源是定格红色岁月的特殊载体,为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历久弥新的传承场域。近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追求独立、解放、繁荣、文明的道路上,留下了无数值得缅怀的革命遗迹。例如,宁夏固原的将台堡、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记载着红军长征的壮举,内蒙古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四道沟梁阻击战遗址镌刻着解放战争的印迹,新疆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留下了革命先辈的英姿。这些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是各族群众了解革命历史、重温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非物质形态类红色文化资源是弘扬革命精神的特殊纽带,为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地区涌现出无数革命先辈,他们的英雄事迹是民族地区红色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长征途中,各族群众积极支援红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口口相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群众投身火热的生产实践,留下了“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历史佳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继承、发展了伟大民族精神。

  积极保护开发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文化境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加强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

  完善民族地区宣传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助推民族地区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人们投身乡村建设的动力。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支持文艺工作者将文艺创作与红色资源相结合,创作一系列红色文艺精品,既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也要彰显时代气息。要加强公共文化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在烈士陵园、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

  完善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开发。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引进社会组织加强对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的挖掘、收集与整理,完善群众在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建议表达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在挖掘身边红色故事、发展家乡红色产业、讲好民族地区红色故事等方面的主动性。

  加快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技术创新,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宣传体系、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市场化。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动画技术等,复原与再现红色历史,为参观者提供真实的场景体验。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