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推动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顺应交往媒介变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助力沿边开放开发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以广西为例
广西贺州瑶族服饰技艺传承人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开发服饰产品。 陆波岸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处理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从资源到产业的转变,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滋养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搭建平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运用。目前,广西已设立振兴传统工艺广西民族大学工作站、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工作站等7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培育广西工匠大师和民族文化品牌。设立8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了385个保护工作平台,包括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传承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的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其中,靖西市壮锦厂、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立广西振兴传统工艺研究中心,公布第一批自治区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对列入目录的66个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中越边境非遗保护富民惠民示范带建设取得新成效,目前中越边境广西段沿线示范点建设达到70个。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和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艺术类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定期举办专题研修、研习、培训班,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提素养,找到了创新创业的突破口。下一步,还需要加快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全面、系统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知识技能、流变过程、核心技艺和传承实践情况,在此基础上推进运用研究。

  鼓励多方投入,共建共享非遗项目。随着现代化、全球化进程加快,大量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逐步消失。对此,要在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拓宽非遗保护资金筹措渠道的同时,研究制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非遗保护事业的政策,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非遗保护资金投入方式,通过市场的力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持续扶持。近年来,广西引进社会力量投资,出版《美丽广西·多彩非遗——广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中国—东盟文化论坛非遗论文集》《广西民歌图志》《国家级非遗:那坡壮族民歌》等系列非遗普查资料书籍,举办以非遗保护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壮族三月三”研讨会等一系列论坛、研讨会,受到广泛好评。组织完成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文场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字化试点工作,利用数字技术对项目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传承人、载体、流布区域等进行系统记录,建成后吸引大批游客,成为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性的人文景观。下一步,要更加注重依靠市场手段,善于借力借势解决非遗传承面临的困难,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旅游带动、项目支撑战略,打造规模性非遗旅游演出类示范基地,形成非遗产业聚集区。加大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根据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科学等价值,加快筛选出重点项目,申报国家级、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尽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加大对边境地区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全面掌握边境地区非遗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生存环境及保护现状等,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推进非遗项目共建共享。

  举办文艺展演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近年来,广西不断创新非遗传播方式,注重从非遗宣传普及环节发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播,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日益提高。2014年以来,连续举办7届“壮族三月三·桂风壮韵浓”系列文化活动,尤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在节目内容上精心选取铜鼓、绣球、壮锦、山歌等具有历史文化特点的“广西元素”,把广西绚丽多彩的文化进行淋漓尽致地呈现,成为群众文艺表演的突出亮点,整场节目受到中央代表团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每年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鲜明、丰富多彩,全区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近1000场次,有效提高了各族群众对非遗保护的认同感、参与度。下一步,要加强传承人才培养。深入开展面向青少年的非遗普及教育,推动越来越多的优秀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提升资源转化效率,助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广西一些地方利用已有的非遗保护设施、传统工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闲置场所厂房等,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具有市场潜力、带动就业强的传统工艺项目为依托,对当地有意愿学习掌握传统工艺技能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激发内生动力,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广西龙州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10个“非遗+扶贫”试点地区之一。2019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浙江义乌)中,广西选送的拂尘鸡血玉饰品系列、桂林漆器分获大赛银奖和铜奖。2019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四川乐山)中,广西选送的61套、996件具有广西特色的旅游商品参赛,摘得1金16银10铜。这些获奖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在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西还有一批有市场潜力、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传统工艺项目,如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壮族夹砂陶制作技艺、东球供纸制作技艺等,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实施技术攻关、加强培训指导等方式,推动这些工艺项目由传统的副业转变为发家致富的主业,助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处)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