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
浙江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有益探索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四个自信”
省级民族研究机构要发挥好咨政作用
编者按
在港澳台同胞与海外侨胞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

□ 喀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司律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打牢思想基础。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新疆高校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新疆历史教育,在开好新疆历史课程、用好历史文物古迹、讲好新疆历史故事、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等方面发力,引导各族师生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突出价值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新疆的特殊区情决定了新疆高校在价值引领方面的特殊作用。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引导各族师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从“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等英雄榜样身上汲取团结奋进的力量。要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强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找准重点抓手,拉近情感距离。新疆高校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主渠道,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统“三进两联一交友”(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民族团结一家亲”是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拉近情感距离的重要抓手,也是新疆高校常态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族师生和睦相处,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在共同生活中成长。近年来,新疆各高校充分发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作用,将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将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真情洒在田间地头,架起了一座座“团结桥”“振兴桥”。

  建设交流平台,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效果。新疆各高校积极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现代媒体技术,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平台。2020年,喀什大学在新疆高校率先建成集教学、展示、互动、体验等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在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新疆高校将学生的实习支教与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大学等高校立足新疆实际,积极发挥天山学者、银龄计划、对口援疆等人才、政策资源优势,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方面出实招、求实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智慧和力量。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