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
浙江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有益探索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四个自信”
省级民族研究机构要发挥好咨政作用
编者按
在港澳台同胞与海外侨胞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有益探索

□ 浙江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副研究员 李健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浙江56个民族成分齐全,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56万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81万。浙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动浙江民族工作走在前列。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浙江在社区民族工作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东中部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益经验。

  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是载体、是桥梁,发挥着凝聚人心、增进认同的重要作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族群众在更广阔领域就业创业,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相关专业教师组建团队,成立红石榴双语服务工作室,在义乌、柯桥、慈溪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发挥了重要的赋能作用。

  做好社会融入工作。浙江从基层社区着手,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有发展”。宁波市北仑区开展以微组织、微窗口、微热线、微平台为代表的“四微”民族工作实践,从细微处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精准服务。为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探索建立了以家庭成长、学校提质、企业体验、农村实践、社区服务为特色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义乌市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设立社区议事会,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决策。以社区小微型社会组织建设为纽带,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了归属感。

  重视文化心理融入工作。浙江多个城市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基层社区建立民族团结工作室,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例如,义乌市江东街道五爱社区的阿依乐·莎莎工作室,开办书法班、古筝班等,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许多社区经常性组织开展文艺联欢活动和公益活动,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