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充分发挥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阵地作用
进一步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携手共建,同享盛世中国
看准北斗星 永远跟党走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使命担当和自觉行动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0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分发挥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阵地作用

□ 李健(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认真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要充分发挥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作用。一直以来,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青年大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积蓄能量、淬炼成钢的关键期,要针对他们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民族团结基因和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

  一是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高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生活管理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要注重发挥好思政课堂的作用,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挖掘地方资源有针对性地讲好党的民族工作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史。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各族学生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学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促进各民族学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是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以高校为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国家层面推动各高校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的各方面、各环节,将有关内容纳入干部管理和教师培训课程,在学校层面形成相关规章制度,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细化为原则指标,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考评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先进学生表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三是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对中华文明形成和延续发展,对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凝聚中华民族大家庭,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精神和价值,结合时代精神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新时代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