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融合推进易地搬迁与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
建好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社区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好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社区
——基于西藏森布日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的调研
□ 蒋尉 丁赛 孙懿 安波
在森布日幸福家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们搬运课本。 新华社发

  为保护极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西藏自治区自2018年开始实施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涉及20个县居住在海拔4800米以上地区的13万多人。森布日极高海拔生态搬迁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心支持西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总结森布日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工作经验,有助于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巩固生态搬迁工作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据山南幸福家园发展规划(2019—2035年),森布日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的范围西至山南市贡嘎县岗堆镇森布日村,东抵桑日县桑日镇(辐射追塘坝),覆盖山南市贡嘎、扎囊、乃东、桑日4县(区)雅鲁藏布江北岸区域,包括岗堆镇、吉雄镇等9个乡镇32个行政村。

  

  2019年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山南市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由区、市两级高海拔搬迁办公室具体指挥,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各界关心帮助,那曲市双湖县和安多县极高海拔地区957户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顺利完成。

  

  搬迁群众从海拔48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的藏北高地,搬迁到海拔较低的藏南河谷区域森布日安置点,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舒适度显著提高。群众普遍反映,住房条件全面改观,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少年儿童受教育机会以及成长环境大为改善,对搬迁工作满意度较高。

  

  总体来看,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森布日安置点成立了由安置点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专题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开展“三包五带五促”活动,推进党员包片包户包人工作常态长效;加强阵地建设,打造党建走廊,拓展党建宣传阵地,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保稳定”。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质量。搬迁安置点人口集中,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单位。森布日安置点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手把手教群众使用现代化设施。安置点设置了那曲生态搬迁安置点指挥部,合理分配住房;设立了警务站、卫生院、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并组建了劳务派遣公司、物业保洁公司、绿化养护公司,以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推动进一步城镇化。

  

  多措并举,关注后续发展。搬迁群众面临着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以及后续发展问题。对此,安置点一方面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创造就业岗位,加强教育与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发展能力。

  

  一是立足搬迁户长远利益,努力实现可持续增收。安置点指挥部以迁出地牧业生产、迁入地三家公司、配套产业项目为抓手,优先为困难群众争取和提供就业岗位,落实“应保尽保”要求。

  

  二是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创造就地就业机会。安置点充分利用现有的配套产业项目经济林种植基地,协调就业岗位;在森布日第二期搬迁工程项目中吸收搬迁群众短期务工,如绿化、物业保洁等。安置点指挥部与山南市、贡嘎县沟通衔接,在安置点为群众争取各类岗位。

  

  三是抓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安置点指挥部根据搬迁群众的劳动力结构,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工作。如,在安置点组织开展缝纫、烹饪等技能培训,开办夜校,通过以工代训、实操实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群众劳动技能。

  

  四是劳务输出与自主创业相结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森布日安置点将外出就业和自主创业相结合,鼓励搬迁群众到拉萨、山南等地转移就业,同时支持群众自主创业,引导群众在安置点商业街摆摊、开设茶馆等,增加收入。

  

  关注社会适应以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社会文化适应是搬迁移民的共性问题。对此,各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安置点工作人员定期入户宣传政策法规、安全防范、疫情防控等知识,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卫生院及时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政府部门设立便民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业务;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美丽家园·幸福人家”创建活动、文艺表演、家庭卫生评比活动等。同时,安置点在管理中尊重搬迁群众的文化心理惯性,延续原有村规民约的合理成分。这些举措有效地增强了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安置点呈现出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风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