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上一版3
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
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方李莉: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民:
教育部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
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研究员季中扬: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色音: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民:

  探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需要处理几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以西方的二元对立观念将中华民族简单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问题。认为中华文化符号就是汉族的,或者说华夏文化就是中华文化,这种观点以偏概全,这样的界定会使共享性受到破坏。

  第二,在文化符号方面,我们以前更关注语言符号,忽视了其他符号。现在我们研究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应该从语言符号扩展到视觉、听觉、味觉等符号。过去我们忽略了文化符号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动态性、场景性、过程性,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在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的合作。

  第三,在讨论文化符号的时候,要注意抽象符号与具象符号的结合。研究文化符号需要关注历史记忆、文化想象,也需要关注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符号形式。

  第四,研究文化符号应注重不同层面的共享性,强调兼容并包。应发现和发掘更多的、在一定的民族及区域范围内已经被人们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构建一个动态地向上靠拢、向下包容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系统,在不断的文化交往、交流中,一些文化符号才会被更多的人所共享。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