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博中华】从陶寺考古探寻早期中国文明基因  从气势恢宏的土木工程技术到观象授时的“国家工程”,从神秘未解的朱书文字到井然有序的礼制体系,位于晋南黄土地上的陶寺遗址,犹如一处尘封的时光印记,映照着中华文明起源的时空版图。   从1978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临汾市文物局等单位经过40多年的考古发掘,初步揭示出陶寺...2025-04-18
  • 古诗词中的清明  在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一节气和节日自秦汉肇始,到唐宋时,逐渐融合上巳节、寒食节的习俗,发展出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斗鸡、蚕花会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清明不仅是自然时序的节点,更承载着深厚的生命哲...2025-04-11
  • 方寸布袋戏台,演绎海峡两岸的同宗同源  布袋戏发源于福建泉州,发展于明末清初,并随闽南移民传入台湾,海峡两岸布袋戏的核心特征一致。其表演形式都是以单人操作木偶,以五指灵活操控,搭配口白、唱腔和锣鼓乐;传统剧目多取材于《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或神话传说;早期常用于庙会酬神,与民间信仰关系紧密。   哪吒,这尊被称为...2025-04-11
  • 【文心观展】溯源精神根脉 展现丝路气象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雄踞陇山之侧,是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亦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千年走廊。日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汇聚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以及中国美术馆的240余件甘肃文物与艺术珍品,分为“书刻同辉”“绘塑同光”两个单元,溯源传统艺术的精神根脉...2025-04-11
  • 【新时代新青年】杨春林:一个大山少年的出走与回归 老人用木犁扛起孙女大步向前,女孩们从侗歌唱到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插曲,台江姊妹饭、丹寨鸟笼等黔东南风物悉数亮相……穿戴融合苗绣、蜡染、银饰等非遗元素的民族风高定服饰,45个孩子把苗山侗寨的生活和文化搬上中国国际时装周。   近日这场震撼现场观众和众多网友的时装秀,正是出自杨春林之手,一位来自贵州...2025-04-11
  • 中国国家版本馆“文瀚雅集”第三期活动在京举办2025-04-02
  • 最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