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文化/旅游
>
综合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 乡村振兴的意见》政策解读
2022-04-07
黄河: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
几千年前,中华大地形成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众多的文明雏形,考古学家将此形象地比喻为满天星斗。其中,能延续并发展成为中华文明主体的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绝不是偶然。
2022-04-07
千年回响,唐朝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
高高的土堆上,身披牛皮铠甲的士兵远远看见,大漠深处,一缕孤烟直起;半掩地下的兵营中,戍边多年的老兵一句“娘子不须忧愁”,千里传信,深情难以尽诉…… 在刚刚揭晓的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赫然在列。随着大量珍贵文物遗存的发掘,这座深藏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无人区的唐代烽燧,...
2022-04-07
春暖花开三月三 壮乡大地歌如海
“红棉花开三月三咧,奇山秀水搭歌台咧,壮乡处处有歌仙咧,刘三姐哎,等你来……”“大家唱起来,壮乡成歌海……”随着农历三月三的到来,壮乡大地处处人如潮、歌如海,各族群众欢声笑语、歌舞翩跹。 这是今年春暖花开三月三的景象,也是近年来广西各地城乡欢度三月三的一个缩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成...
2022-04-06
非遗剪纸:“守正”是传承与创新的底线
近年来,在剪纸非遗界,刮起一股“创新现代剪刻纸”之风,脱离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基因和语言,推销“去民间化”的所谓专业“西洋化”“绘画化”“机器化”“商品化”等创作理念,一时造成剪纸非遗界在传承与创新关系等理念上的混乱。对此,我深感不安。作为从事抢救研究非遗一辈子的专业研究者,我想就此谈点自己的意见。
2022-04-06
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往复中,时光荏苒。从夏朝到周朝逐渐建立起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其中不仅包含当时先进的科技知识,促进和服务了历史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今天的气象学研究也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气象学是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作为宝贵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其作用与价值有待学术界和...
2022-04-05
最前
上一页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