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发挥方志作用,增进两岸认同
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提出,“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强调“将采取更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进心灵契合”。源远流长的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与国史、家谱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是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纽...
2024-08-06
垒塔盟誓:佤山人民的初心与坚守
云南的民族团结誓盟碑和誓词碑,是云南各民族按照传统习俗“会盟立誓、刻石铭碑、垒塔盟誓”建起来的,也是边疆各族人民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见证。在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的群山中,有一座民族团结盟誓塔,见证了佤山人民的初心与坚守。民族团结盟誓塔与垒塔盟誓仪式是西盟地区革命历史与民族团结进步的...
2024-08-06
“爱之如一”:唐太宗时期的北方民族关系
唐朝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唐太宗时期,在“华夷一家”与“爱之如一”的统治理念下,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融达到新阶段,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开创了“虽云异域,何殊一家”的新局面。
2024-08-06
花山岩画里的文化交融与互鉴
岩画是凿刻或涂抹在岩石、崖壁上的图画,也称“石刻艺术”“石书”“涂抹画”等,是古代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宁夏的贺兰山岩画、云南的沧源崖画、广西的花山岩画、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等,都是我国岩画的典型代表。
2024-08-02
“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
曾有一个地方,寸草不生,只有大漠雄风经年累月呼啸,却能长出蘑菇云,挺起民族脊梁,它就是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的马兰基地。1958年,国防科研试验基地第一批创业者挺进新疆罗布泊,在马兰基地安营扎寨,揭开了艰苦奋斗的篇章。在马兰基地,一代代“马兰人”默默奉献,在创造了中国国防科研试验伟业的同时...
2024-08-01
新疆的发展印证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历史发展清晰印证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有力支撑。挖掘阐释好新疆发展所体现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要求,对于深入开展文化润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4-08-01
最前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