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金西夏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五代以后,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多政权分立的格局。为什么这一格局最终为新的、更大范围、更巩固的统一所取代?对于这一时期各地政权形成、发展及其内蕴的统一因素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023-04-12
  • 让农耕文明展现新的魅力和风采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强调“赓续农耕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2023-04-08
  • 民族交融与隋唐大运河  中国开凿大运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国君王夫差修凿邗沟。隋炀帝大规模开凿大运河,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以向东北延伸的永济渠、向东南延伸的通济渠连接若干水道及其支流,加上杭州以北的江南河,大运河连通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二千七百多公里,千里波涛,帆樯连绵,正如唐代诗...2023-04-04
  • 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冼夫人,名英,又称冼太夫人、谯国夫人,岭南高凉郡人,生于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卒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地区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她历经梁、陈、隋三朝,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开发岭南地区,功勋卓著、影响深远,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23-03-28
  • 从宁夏古代墓葬看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发掘出土了较多少数民族墓葬及文物。1983年在同心县发掘的李家套子墓地、倒墩子墓地,是国内发现的少有的南匈奴墓地,体现了匈奴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关系及民族融合情况。1987年,固原南郊发掘的隋代史射勿墓,是粟特人居留中国的家族墓葬之一。1991年,青铜峡市发现的唐墓中出土的《大唐左屯卫将军...2023-03-28
  • (弓魚)国墓地:西周时期各民族交流融合历史的缩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陕西宝鸡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等地,考古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发掘,使得从未见于典籍记载但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弓魚)(注:弓魚为一个字,读yú)国呈现在世人面前。 (弓魚)国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虽位于周王朝统治腹地,却呈现出氐羌文化、古蜀文化和华夏文化融汇交错的文化面貌,是...2023-03-22
  • 最前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