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享
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作出战略部署,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深刻阐述了历史文脉与现实道路、文明认同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思接千载、鉴往知来,传递出增强历史自...
2022-07-24
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只有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才能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践行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行动价值,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2022-07-21
板升:明代民族交融的见证
明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嘉靖以后,在中原地区与北方草原地区互动新高潮中,塞上形成了许多板升。何为板升?有学者考证,蒙古语“板升”实源于汉语“百姓”一词。一般认为,板升是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北迁汉族为主体,在塞上形成的定居聚落。它既是近代人口大迁徙“走西口”的前奏,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
2022-07-21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2022-07-18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长存之道
中华文明以其伟大、古老和延续至今而著名于世。人们自然会追问,如此伟大的中华文明,到底源于何时何地?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答案。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神农教民稼穑,黄帝一统天下,大禹划分九州,历代中华先祖的伟大功绩彪炳史册,见诸传说,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当然就是源自“三皇五帝”,基于中华大地。但近几百...
2022-07-15
从唐代墓志看中华民族的交融与认同
墓志是浓缩的人物传记,在我国有悠久的书写历史,是凝结着祖先崇拜、家族制度、礼仪孝道的特殊文本。作为可感可触的个人历史,墓志里保存着大量关于墓主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日常生活、思想理念等细节,也铭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宝贵案例,是今人感知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先秦至唐代,为亡者书写、篆刻碑文渐成风气。...
2022-07-13
最前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