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发挥文物在认识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中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由人类创造、制作或因人类活动而留有印迹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性遗存的总称。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和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传世器物等,均可纳入文物的研究范畴。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批批重要的考古出土文物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们与数量庞大的传世...
2021-09-15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蕴含...
2021-09-06
汉藏合璧建筑风格的演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见证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汉藏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源远流长,汉藏合璧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是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与文化载体。系统阐释汉藏合璧建筑风格融合的演进向度,深入发掘汉藏民族交融、增强文化认同的历史事实,全景再现汉藏民族借助建筑符号进行信息传递和价...
2021-08-26
从正史修撰看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古代历朝所修的正史中,唐朝初年所修八史即《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以及《晋书》《南史》《北史》和元朝后期所修《辽史》《金史》《宋史》,是在朝廷主持下的两次大规模修史活动,其修撰所得共十一部正史,近于今日所见“二十四史”的半数。从唐代史家撰成《南史》《北史》的唐高宗显庆四年(659...
2021-08-23
岑参诗歌与凉州馆驿
丝绸之路驿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重要见证。在唐代,丝路驿站既是军事防御、信息传递、物资往来的重要支撑,也是文人赴幕出使不可绕过的场所,文人对丝路驿站的题咏难以胜计,并借由驿路传诵流播。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歌堪称西域舆地实录,对西域驿站和馆舍着力写实刻画的,岑参也是第一人。
2021-07-22
在文学长河中沉浮的运河城市
在漫长的历史上,运河两岸曾兴起过数十座城市,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富集区。今天的运河城市不仅遗存了大量的建筑、闸门、码头、驿站、桥梁等物质文化遗产,也保留着数不清的方志、笔记、小说、诗歌和艺术。真实记录了运河城市的空间变化、历史沿革、人口聚散、商业兴衰和文化变迁...
2021-07-05
最前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