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海外传播:分享中国传统智慧  道教传至海外至少已有千余年历史。道教在海外的传播,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本色型,即基本上保持着道教的本来面目;吸纳型,即主要被传入地本土民族信仰所吸纳;融合型,即通过与传入地本土民族文化相融合而形成某种新兴宗教;更新型,即经过与传入地的本土民族文化相结合而形成某种新的道教形态。2022-11-08
  • 东南亚华人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在地化  明清以来,由于社会频繁动乱和民众生存需要的多方面因素,我国大量沿海民众陆续移民东南亚,随之也将我国的道教和民间信仰传播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东南亚各地的华人道教宫观和民间信仰场所,大都是早期移民或移民后裔的信众所倡立创建的,著名者有马来西亚的青云岩、槟城...2022-11-08
  •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  近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宗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宗教文化出版社,以及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宗教工作者和宗教界人士,就“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022-11-02
  • 推动宗教对话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宗教学)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论坛以“宗教学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主题,以“宗教学研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论贡献”“宗教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文明交流与宗教...2022-09-20
  • 不断总结宗教中国化历史经验  “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充分尊重宗教生存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2022-09-13
  • 《了凡四训》的善书特色与时代价值  《了凡四训》文字出自明代“通儒”、王阳明再传弟子袁了凡之手,由后人辑录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与“谦德之效”四篇哲文。清代以降,该书逐渐成为与“善书三圣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并驾齐驱的一部善书经典。所谓善书,又称劝善书,是传统社会中宣扬伦理...2022-09-06
  • 最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