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古籍修复:让残卷重获新生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人民日报: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光明论坛: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认识论意义
央视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在落实
人民日报:从千年瑰宝中凝聚文化认同
人民日报:点亮文化传承发展新灵感
人民日报:拳拳敬老心 暖暖夕阳红
人民网评:共筑保护文物的铜墙铁壁
人民日报: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光明论坛: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促进少数民族人口健康发展的成功范例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最新消息
人民日报:在更多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种子
一堆塑料瓶、两个废纸箱、几块旧木板、两只不锈钢碗,日常物件摇身一变就成了“水火箭”等科普装置。一堂公益科学课,激发了许多孩子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2024-01-22
人民日报:以优秀作品展现时代气象
再迎“开门红”!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4年元旦档电影票房达15.33亿元,创造了同档期的新纪录。电影产业活力迸发,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4-01-21
光明日报:家乡土特产“扩容” 有惊喜更有期待
为了感谢黑龙江哈尔滨市对游学幼儿的照顾,广西送上特产砂糖橘和沃柑,黑龙江则回赠产自抚远市的蔓越莓。随着“互赠礼物”的不断升级,分别产自甘肃张掖的南美对虾、四川雅安的鱼子酱、安徽六安的鹅肝、山西临猗的大闸蟹等陆续进入大众视野。
2024-01-20
人民日报:良种一粒重千钧
在海南的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一带,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坐落于此。前不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余新桥带着团队从上海来到海南陵水,继续“节水抗旱稻”的育种研究。每年冬春,数以千计的农业科研人员便会从全国各地聚集于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育种、制种。年复一年辛勤奔波,坚韧不拔扎根土地,在“余新桥们”的不懈攻关下,一粒粒良种被选育出来,增添着我们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
2024-01-19
光明日报:“繁花”开后 期待百花争艳
近日,电视剧《繁花》备受关注,开播仅10分钟收视率就突破2%,显示出精品剧的实力。《繁花》收官之后,有关的讨论和想象依然在社交平台广泛拓展,引发了许多观众对“老上海”的追忆。不仅如此,其影响力已经由线上的观看和讨论,延伸到线下的探索与追溯,汤泡饭、排骨年糕等上海传统小吃在美食平台上纷纷爆单,故事发生地“黄河路”也成为热门打卡地。
2024-01-18
人民日报: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劳动者勤有所获、劳有所得,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注意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全社会要更多关心、关爱农民工,尤其是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2024-01-17
最前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