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沙漠边缘有“甘泉”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活、生产和生态的命根子。   新疆伽师人体会尤其深刻——位于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且地震多发。千百年来,当地苦在水上、困于水中,贫病如影随形。   找水的步伐从未停止。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近期通水。这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47...2020-08-25
  • 贵州黔南州“三个一”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快速发展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世居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传统手工艺,近年来,黔南州民宗局采取三项措施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让少数民族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2020-08-25
  • 草原铁路增开列车 助力旅游产业复苏  近日,Y632次旅游列车由呼和浩特站发往锡林浩特站,这是暑运以来中铁呼和浩特局开行的第四条旅游专列线路。2020-08-25
  • 北方民大着力推进以创业促就业 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北方民族大学以兴趣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对接自主孵化企业及校友企业资源,为2020届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创业就业机会。2020-08-25
  • 青海17万已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  本报讯 今年以来,青海省突出“强、补、清、送、促”5方面工作,精准施策,实施就业扶贫巩固提升专项行动,17万已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人均劳务收入超过6000元。2020-08-24
  • 3万亩“金种子”开镰收割  “今年又丰收了!我种植的120多亩制种水稻,毛收入就能有20余万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天星乡孔塘村,杂交水稻制种大户邱承文开心地说。   邱承文原是孔塘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奖励,他积极流转土地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迅速摆脱贫困,全家日子过得...2020-08-24
  • 最前 上一页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