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非遗:与生活相融 与时代同行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伟哲 发布日期:2019-07-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6月22日至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指导,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2019年度第3期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甘宁新片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在甘肃省武威市举办。业内专家就非遗保护的探索实践、传播与展示等话题与学员开展交流。当地工作者自觉传承非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令专家及培训班学员印象深刻。

  武威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要冲,河西四郡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当地孕育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威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9项,其中,以凉州攻鼓子、凉州贤孝为代表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绽放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态之美。

  胡同里的说唱传承

  凉州贤孝是流传在武威市凉州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凉州区的一个小巷子里,一间涮羊肉酒馆竟成了凉州贤孝活态传承的传习馆。

  这间酒馆的全名叫“王哥放羊涮羊肉酒馆”。《王哥放羊》是我国西北地区流传久远的一首民歌,以凉州贤孝为主唱词,深受群众喜爱。“凉州贤孝劝贤行孝弹三弦唱人生百态,王哥放羊涮肉纵酒执一念说尘世万缘”是餐馆老板赵永成对这家餐馆的诠释,而“讲述凉州老故事,传承西凉老手艺”是这家酒馆的主题。

  这间餐馆近一半面积搭建了非遗传承人日常展演的平台,包括室内直播展台和室外展演平台,还摆放了投影、音响设备,除了贤孝表演者可以随时演出外,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做直播。“不仅要让老年人听,更要培养年轻人去接受、喜欢非遗,进而主动传承非遗文化。” 赵永成说。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是赵永成开设“王哥放羊涮羊肉酒馆”的理念。赵永成在武威长大,他渐渐发现,三五成群的贤孝弹唱艺人不见了。“想到故乡,我脑海里的场景就是喝着小酒、涮着羊肉、听着贤孝。我想把这种生活场景复原出来,把贤孝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让大家觉得吃饭的时候没有贤孝就没有胃口。生活就需要这么点‘调调’。” 赵永成说。

  这座将非遗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的涮羊肉酒馆,让培训班学员颇有感触。大家纷纷表示,实现非遗可持续传承与发展,就必须挖掘其时代价值,这样非遗才有生存的空间和舞台。把从前非遗的生存场景复原出来,与当下生活有机结合,是把非遗拉回生活的有益尝试。

  攻鼓子打出精气神

  非遗不仅要“活”起来,更要传下去。这是许多专家和培训班学员的共同认知。当看到凉州区四坝镇九年制学校的孩子们表演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凉州攻鼓子后,学员们对“非遗传承要从青少年抓起”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非遗进校园在让更多青少年体验传统技艺、感受非遗魅力方面取得了实效。”一名学员说。

  “一队古装黑衣武士,一阵由轻而重、由缓而急的隆隆鼓声,将观舞者带入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被誉为“西部鼓魂”的凉州攻鼓子是流传于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杨家寨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坝镇九年制学校长期开展攻鼓子传承实践活动。1990年“六一”演出时,长期思考怎样把攻鼓子搬上舞台的原四坝镇小学教研主任蔡延就策划了一场攻鼓子会演活动。他把会打攻鼓子的家长都组织起来,到学校教孩子们。于是在演出中,孩子们的攻鼓子表演非常火爆,给了蔡延继续在学校传承攻鼓子的决心和力量。

  于是,蔡延便同四坝镇“杨家会”第六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舞凉州攻鼓子)代表性传承人杨门元一起,开启了“攻鼓子进校园”的探索。“父辈跟我们讲,攻鼓子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到我们这一代千万不能丢了,而且要传承得更好。”抱着这种信念,杨门元加入了“攻鼓子进校园”的传承中。

  随着该校持续开展的攻鼓子培训和一系列外出交流展演,孩子们用攻鼓子打出的精气神感染了所到之处的人们。“20多年来,攻鼓子在四坝镇九年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校本课程。作为向下一代传承攻鼓子的一员,当凉州攻鼓子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自豪。”蔡延表示。

  可持续才有未来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音符,马、鼓、歌、舞是武威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唯有动态的、活态的传承,才能激发出地方文化传承的活力。据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非遗保护规划为统领,展示展演为抓手,搜集整理为措施,培训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为重点,对外文化交流为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25个非遗传习所得到挂牌保护、凉州区四坝镇和天祝县天堂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凉州贤孝入选甘肃文化符号、凉州攻鼓子荣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等奖和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一路走来,培训班学员表示,坚持“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夯实基础性工作,才能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充分发掘非遗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