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大数据助力贵州扶贫攻坚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姜伟 发布日期:2019-07-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5月26日至29日,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举行。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大数据是技术革命,也是推动各行各业深刻变革的“催化剂”。近年来,贵州省通过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强大数据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的统筹推进,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大数据、实现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道路。在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以“精准扶贫云”为核心,连接“教育云”“农业云”“电子商务云”“医疗健康云”等支撑平台,在精准识别统计贫困人口和贫困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效协助各类扶贫机制,为贵州省扶贫攻坚提供基础性数据与技术服务。

  “精准扶贫云”助力精准识别

  针对各部门各单位的数据不互通、不共享以及精准识别难等“痛点”,贵州省于2015年投入使用“精准扶贫云”系统,打通公安、教育、人社、住建、民政、水利、国土、工商、移民、农社、林业等25个部门和单位的相关数据,为精准扶贫提供大数据参考。

  “精准扶贫云”通过采集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收入情况、收益项目、易地搬迁计划、脱贫过程、帮扶情况、帮扶台账等信息,以及贫困户的户内人数、住房面积、住房条件、饮水安全、医疗保障、教育情况、劳动能力、土地和其他生产条件(包括耕地、林地等)等情况,明确“帮扶谁”;利用“贵州扶贫云”和“业务工作”两个手机软件,将帮扶工作与“精准扶贫云”构建相结合,通过统计干部帮扶、部门帮扶、社会帮扶和东西协作帮扶四类帮扶机制,基本涵盖各类帮扶机制的基本情况、预警监测和异常分析,落实驻村干部考核标准,明确“谁来扶”;通过统计培训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生态帮扶、民政帮扶、危改帮扶、搬迁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党建帮扶、整合资金帮扶、组织帮扶、数据铁笼帮扶、交通帮扶、基金帮扶等基本情况,追踪各类扶贫措施、扶贫机制、扶贫资金的实施情况,明确“怎么扶”;通过整理贫困户的各项数据,对贫困户脱贫时间点进行预测,对已脱贫的贫困人口信息进行追踪,统计已脱贫人口在脱贫摘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为提高贫困户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明确“怎么退”。

  “精准扶贫云”的数据主要来源于3个层面:基层干部为第一层面,负责采集贫困户数据信息,并根据“精准扶贫云”其他部分所采集数据进行入户核实;贵州省“精准扶贫云”为第二层面,通过打通和采集不同部门和单位的相关数据,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如从住建局采集危房和落实危改信息、从移民局采集易地搬迁信息、从水利局采集贫困户用水信息、从教育局采集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和教育帮扶信息、从卫健委采集贫困户疾病情况等,通过数据化自动端口,将所采集信息与基层核实信息进行匹配归档整理,形成“精准扶贫云”数据库,并利用大屏指挥系统对全省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协调;国家扶贫开发系统为第三层面,通过利用网络端口,将“精准扶贫云”所整理数据与国家扶贫开发系统数据进行匹配,确保数据每日更新。

  “教育云”助力教育扶贫

  贵州省依托自身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独特优势,率先推动“精准扶贫云”与“教育云”融合,自动生成学生数据、自动识别贫困学生、自动办理教育扶贫资助,实现了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大专院校免学费的零申请、零证明、零跑腿。此外,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对各区县的贫困人口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

  2017年5月,贵州理工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共建阿里巴巴·贵州理工大数据学院,学院下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2018年5月,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和省教育厅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共同签署相关合作协议,为贵阳、遵义、安顺地区记录在档的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在校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培训。

  同时,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与省教育厅依据发展及需求情况,共同开设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培训班,让贫困学生掌握多项云计算使用技能及大数据前沿技术,真正为贫困大学生“授之以渔”,切实为贵州省扶“智”。截至2018年,已有来自贵州大学、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的321名贫困大学生参加了相关培训。

  为在职人员提供在线培训,助力大数据发展。结合当前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难点,“阿里云大学”利用网站,围绕大数据的应用、开发、存储等知识,为贫困地区在职人员免费提供线上学习及考试资源,进一步提升在职人员在大数据方面的专业技能。

  为贫困区县提供扶持计划,保障大数据就业。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通过成立“云就业联盟”,开展阿里云贫困区县人才扶持计划,直接对申请加入人才扶持计划的贫困户进行培训认证,并联合数千家合作伙伴为贫困学生、贫困区县技术从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农业云”助力产业扶贫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支撑作用,利用大数据助力农业生产、推动脱贫攻坚,贵州省在2017年9月出台实施《贵州省大数据助推农业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建立全省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包括全省种植养殖大数据库、全省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大数据库、全省农产品市场和销售价格大数据库、全省农业产业脱贫大数据库。

  全省种植养殖大数据库依托种植养殖大数据采集体系,重点聚焦食用菌、蔬菜、茶叶、生态家禽和中药材产业5个优势特色产业,整合全省耕地、土壤、气象、水文等基础农业数据,采集各大产业育苗(种)及扩繁基地、种植养殖基地的空间分布、面积、品种结构、数量规模及其经营主体生产成本和产业带动贫困人口等数据。

  全省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大数据库依托农产品市场销售与价格大数据可持续采集更新体系,集成交通道路数据,采集全省移动式冷库、冷藏冷冻、保鲜库的空间分布、种类规模、运营状态、冷链成本及其经营主体,以及冷链物流车辆数量、种类、运载能力以及车辆实时位置及运载状态等相关数据。

  全省农产品市场和销售价格大数据库依托农产品市场销售与价格大数据可持续采集更新体系,采集全省各级农产品市场空间分布、规模性质、交易能力及其经营主体,以及全省食用菌、茶叶、蔬菜、生态家禽和中药材销售地、销售量、批发、零售价格信息等数据,整合省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价格信息。

  全省农业产业脱贫大数据库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和扶贫大数据关联融合的可持续交换共享体系,整合基础地理、遥感影像等空间数据、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实时整合集成跨部门的农业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销售及市场价格信息。

  “电子商务云”助力电商扶贫

  贵州“电子商务云”是在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7+N”云工程的基础上建设运营的一家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电商企业,现已发展成集在线交易平台、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电商大数据、电商互联大数据平台和商务业务系统等为一体的“平台+服务+数据”全链条电商服务体系,通过实时跟踪农产品生产情况,搜集市场价格、地区需求和成交信息,为电商的发展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持。

  “电子商务云”可实现数据填报、数据抓取、定点采集、统计监测等功能,构成农户生产、平台联络追踪、电商采购销售、客户购买的产销合作体系,解决农产品销售“数据难”问题。依托于贵州省“电子商务云”大数据支撑平台,贵州省“大数据+电商扶贫”模式始终坚持围绕电商精准扶贫、“互联网+”现代农业等项目,针对三农产业升级、电商扶贫、服务站建设、供应链体系改造等方面进行全面和深入研讨,用好互联网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依托“央视广告精准扶贫”“电商扶贫县长在行动”“十县联动共力扶贫”“贵州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等项目,贵州省积极组织开展电商消费扶贫活动。2018年10月17日,由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办的电商消费扶贫节是与消费者互通的重要活动。来自大方、盘县、贞丰、紫云、长顺、独山、剑河、沿河、务川等数十个贫困县的百余款产品集中上线销售,通过“消费也能扶贫,消费也是扶贫”的公益新模式,把贫困户手中的优质农产品送到城市居民的家中,实现农民诚信种养、消费者放心购买的可持续发展。

  在“精准扶贫”与“电子商务云”的协同作用下,贵州省电商扶贫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青年之家直营店”“黔商梦工厂”“贵青e创”等电商企业的创立,以及家电型电商运营企业入驻,贵州省农村电商得到蓬勃发展,全省已在1300个贫困村设立了电商网点,实现了黔货“网货下乡”“农货进城”“黔货出山”。

  “医疗健康云”助力健康扶贫

  “医疗健康云”是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设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是“7+N”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深入开展农村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核准患病家庭、人员、病种及诊治情况,建立贵州省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为实施分类救治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通过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与城乡居民医保等数据交换,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

  另一方面,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与资源共享,全面实现大病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通过卫生健康委与新闻出版广电局合作签订《“医疗健康云”与多彩贵州“广电云”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实现电脑、电视、手机“三屏”互动,建成集在线预约、咨询问诊、健康管理等应用为一体的健康医疗服务“广电云”平台。

  截至2018年,“医疗健康云”已建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完成全省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和部分公立医院历史影像、心电等检查数据的汇总,奠定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基础。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编辑:闫若之 实习生 周振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