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宁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姜羽 发布日期:2019-07-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书名:《生态移民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
作者:范建荣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2016年出台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指出,我国目前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等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的连片特困地区,以及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明确的其他贫困地区。“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移民被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列为贫困户的移民,这类移民有两个任务目标——脱贫与生态环境保护;另一类是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而搬迁的移民,即一般户移民。

  尽管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之一的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由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范建荣研究员所著的《生态移民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一书,为更好地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总结和经验借鉴。该书分为总论篇、民生建设篇、专题研讨篇、区域协调篇和展望篇共五篇十六章,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移民战略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取得成就、成功经验,并对实施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也对宁夏民族地区发展经验的启示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宁夏的实践经验证明,生态移民战略具有解决区域贫困、开发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增强民族团结、实现跨越发展的功能,这些都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生态移民的重要性是前提。生态移民是一项事关千家万户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宁夏生态移民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始终把生态移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甚至把生态移民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因此,在实施生态移民战略时,省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科学、严谨、可行的生态移民规划和完善的政策措施,力促扶贫开发部门与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攻坚,同时协调好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关系,不断提高移民的综合素质。

  因地制宜是基础。在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地的选择上,应考虑靠镇、近水、沿路,重视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增长后劲。移民的目的是脱贫,脱贫的关键在于彻底地改善移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所以,在移民安置地的选择上,一要尽可能地选择交通方便、光热条件好、耕地资源富余、距离市场近、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大的地区;二要尽可能地向小城镇靠近,小城镇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较好、协作能力较强、信息相对通畅、人才比较集中,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以及二三产业和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三要尽可能地向工业园区和集中区靠拢,为移民进入二三产业,实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是有效途径。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宁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建其账、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资金,通过对整合资金的捆绑使用来加大对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了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各生态移民县(区)及成员单位密切协作,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专项资金,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县内生态移民建设的主导作用,采取“财政专列、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等办法,解决移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创新安置方式是重要法宝。宁夏在生态移民工作中,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根据迁出地、迁入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合理确定搬迁和安置模式,不搞“一刀切”。一是整村整乡搬迁,集中安置。目前这部分移民群众都已搬迁至条件较好的扬黄工程沿线、公路沿线、工业园区和县城附近建设新家园。二是依托水利工程,集中安置。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走”和“近水、靠城、沿路”的思路,把移民移到有较好水源的地方,移到扬黄灌溉工程灌溉区及新建的小型扬水灌区。三是依托国营农场,集中安置。国营农场土地资源丰富、灌溉水源有保证、交通便利,为移民群众产业脱贫提供了良好基础。

  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宁夏从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特色农牧业入手,使搬迁的移民群众拥有稳定收入。一是加大扶持力度,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200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了相关意见,使安置易地移民的企业享受税收年内免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移民区劳动力的转移。根据安置地水、土资源确定了人均耕地面积,并为移民户安排了设施农业,通过捆绑其它扶贫项目的方式扶持移民发展温棚、菌草种植及养畜项目。二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例如移民较多的红寺堡灌区,近几年逐步培育形成了以葡萄、圆枣、枸杞、苹果为主的经济果林、设施农业以及黄牛养殖为主导产业的新格局,移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实现了“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温饱”的目标。三是强化科技培训,带动移民脱贫致富。针对移民缺乏种植技术的问题,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选派专业科技人员包点进户实施技术指导,使移民区旱作农业转变为灌溉农业,广种薄收转变为精耕细作,促进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及时完善政策是根本保证。为保障生态移民顺利实施,一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组织教育、国土、水利、财政、农牧、公安、民政、国资委等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研究出台了涉及移民住房、土地权属、农田水利、特色产业、移民培训、金融支持等24项政策意见,为生态移民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另一方面移民主管部门广泛征求迁出地和迁入地意见,在综合分析、科学论证中求得最佳结合点,拿出最好方案,并组织双方在移民对象确定、户籍核查、搬迁方式、安置模式、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进行沟通协调和实地查看,为顺利安置搬迁移民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家民委经济管理综合重点开放实验室)

(编辑:闫若之 实习生 周振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