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保护非遗 留住民族记忆之根
来源:中国民族报 阿拉木斯 发布日期:2019-07-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民族史诗《格斯尔》说唱展示。 新华社发

  赫哲族老艺人尤秀云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文化活动中心展示鱼皮衣制作过程。 新华社发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习近平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留下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印记。

  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赤峰博物馆,了解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发掘保护情况和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沿革。

  在博物馆二层,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今年86岁高龄的金巴扎木苏是《格萨(斯)尔》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老人陶醉在表演中,用这种古老的方式赞颂着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让金巴扎木苏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传承人,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好接班人,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一代传下去。”

  《格萨(斯)尔》与《玛纳斯》《江格尔》都是著名的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由我国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创造,藏族称为《格萨尔》,蒙古族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它以韵散文兼行的方式讲述了格萨(斯)尔王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各民族和谐相处、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2009年,《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时,就提到了《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三大史诗。在2018年3月20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三大史诗,称其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

  巴林右旗为《格斯尔》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格斯尔文化之乡”。巴林右旗《格斯尔》具有数百年的传统,历史上形成了聚合史诗演述、神话传说、祭祀民俗、歌谣、那达慕、群众文化、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格斯尔》活态文化系统。这里拥有全国唯一一座“格斯尔庙”“格斯尔敖包”,另有“格斯尔栓马桩”“阿斯罕山豁口”“格斯尔阿贵(山洞)”等100余处《格斯尔》传说风物遗址,至今保存着手抄本《格斯尔传》,民间一直保留着格斯尔祭祀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格斯尔》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巴林右旗委、旗政府通过强化规划指导、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政策优惠、注重传承保护等方式,深入探究适合巴林右旗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依托《格斯尔》这一宝贵非遗文化资源,巴林右旗于2010年成立了格斯尔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专项负责格斯尔文化建设工作。全旗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格斯尔射箭馆、马具展厅、文化展厅、说唱厅、赛马场、幼儿园、驾校、传统弓制作厂,扩建了格斯尔庙,新建格斯尔传习所1处。目前,格斯尔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正在推进。

  巴林右旗共搜集了1300多小时的《格斯尔》口传资料,出版了200余部格斯尔文化资料、55种祭文、10余部学术著作,发行了百集电视说唱艺术片《格斯尔故事》——该片是我国近40年来搜集整理《格斯尔》史诗工作中产生的第一部电视艺术科学资料片。巴林右旗还举办了“格斯尔文化高层论坛”“格斯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以及首届“格斯尔杯”传统弓射箭全国邀请赛。

  巴林右旗积极培育格斯尔传承人。截至目前,全旗开展培训活动21次。通过努力,巴林格斯尔于2014年被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巴林格斯尔传承人金巴扎木苏于2018年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另外,巴林右旗的敖干巴特尔、乌兰巴特尔、敖特根花、尼玛敖斯尔、色拉西、敖特根巴雅尔、朝鲁蒙等《格斯尔》史诗演述艺人,被全国《格斯(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第一批“格斯尔奇”称号。

  ■ 延伸

  总书记的“非遗体验”

  “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这样写道。

  观看《格萨(斯)尔》说唱展示、给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参观赫哲族民俗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种方式强调弘扬我国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多次在全国各地考察非遗项目。

  “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

  2016年5月24日,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他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观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伊玛堪的说唱教学。习近平总书记赞扬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

  伊玛堪说唱是赫哲族特有的一种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口头说唱艺术,也是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结晶。

  “这些工艺师现在做的事情就跟绣花一样”

  2017年9月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参观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厦门漆线雕、惠安石雕等传承了数百年的闽南传统工艺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观看惠和影雕工艺展览时,习近平主席说:这些工艺师现在做的事情就跟绣花一样,但她们绣花是在石头上而不是在丝绸上。

  漆线雕工艺在厦门流传300余年,蔡氏漆线雕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命名为“厦门漆线雕”。惠安石雕历史悠久,素有“中华一绝”“巧夺天工”之美称,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也要捧捧场”

  2017年12月12日,在江苏徐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马庄村巾帼手工加工点——王秀英工作室,欣赏了村民制作的各式香包。村民王秀英告诉习近平总书记,自己的中药香包很好卖,每年净收入20多万元。习近平总书记手拿香包,夸她手艺好,并自己花钱买下一个,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

  王秀英既是制作中药香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员。已是高龄的她戴上老花镜,坐在堆满布料的房间里,精神矍铄地和徒弟们一起穿针引线。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这个巾帼手工加工点,看望我们这些制作特色中药香包的姐妹们,夸我们制作的香包很精致,还捧场买了一只,真是太和蔼亲切了。”王秀英激动地说。

  “我花钱买一双!”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在唐昌布鞋展示台前,非遗传承人赖淑芳拿出了她代表村民们为习近平总书记准备的礼物 —— 一双手工布鞋。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我花钱买一双!”

  “他问多少钱一双,我说160元,他就给我200元钱,我没有零钱找,他说大过年的就当是红包钱。”赖淑芳描述当时的情景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唐昌布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被列为县级、市级非遗项目。唐昌布鞋有着耐磨、吸汗、环保等优点,需经过打布壳、裁剪、制帮、烘烤定型等32道大工艺和100道小工艺,是用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非遗”。

  (据央视)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