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舞流韵]以当代视角演绎别样的草原赞歌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张顺 发布日期:2019-08-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剧照 新华社发

  50多年前的内蒙古草原上,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冒着生命危险,与暴风雪搏斗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保住了公社的羊群,但姐妹俩却因冻伤造成了终身残疾。从此,龙梅与玉荣舍己为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也成为草原文化的精神象征,代代流传。

  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便是以这一真实故事为创作蓝本,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再现了龙梅和玉荣两姐妹的英雄事迹。该作品自诞生以来就广受好评,不仅获得了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并且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奖。

  虽说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如何让这则感人至深的故事“活在当下”,则是考验编导功力的难题。笔者认为,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能获得如此好评,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  

  以虚实相生的空间结构,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课

  一进入剧场,一块用粉笔写着“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巨大绿色底板映入眼帘。大幕拉开,一群小学生急匆匆地跑进课堂,学习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舞剧一开始,便用“上课”来提示舞剧叙事方式的选择,可见这部舞剧并不是单纯地“咀嚼”往事,而是通过两代人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来讲述故事。

  编导在舞台上设置了三重空间,既包括当代小学生生活的实体空间,也有小姐妹生活的草原空间,还有通过当代人回望过去、以当下视角形成的虚拟空间。这三重空间在舞台上虚实相生,极大地增强了舞蹈的叙事力。

  同时,舞剧中几处道具的使用也独具匠心,为舞台上的时空转化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天幕的设计,既是现实的场景,也是时光隧道,形成了戏中戏的舞台变形。又如,舞台上的课桌一方面交代小学生上课的空间,另一方面在第二幕中课桌一拉开,小羊就从里面钻出来,时间空间如此自如地转换,毫无违和感,可见编导所下的功夫。

  以动漫卡通与民族舞蹈元素结合的方式,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作为一部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不乏对蒙古族传统舞蹈动作的提炼和设计,例如草浪舞、骏马舞、勒勒车舞、羊群舞等,都极具蒙古族特色。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编导将民族文化内涵始终贯穿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同时,为了配合小学生这一人物设置,编导还设计了一些卡通风格的舞蹈动作,更加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编排巧妙,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回答了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时代意义的问题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发生在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对于牧民来说,羊群就是他们全部的财富。但当下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很难理解小姐妹牺牲自己的健康去拯救羊群的行为。因此,如何在当代语境下,为观众和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内涵架设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则成为编导应该解决的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编导在这方面做得十分成功。编导为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与观众的思想共鸣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立足点,那就是爱。

  舞剧的第一章,编导表现了草原儿女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互帮互助的爱、父母对于女儿的爱,更加突出地展现了小姐妹对小羊的爱,这一切铺垫都使得第二幕狂风暴雨中小姐妹拼死保护小羊有了合理性,并且更容易被当代青少年理解和接纳。

  因此,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并不是单纯地再现当年的英雄事迹,也并未局限于简单的政治教育上,而是结合当下视角,使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找到了其存在于当下现实生活中意义和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和思想性。

  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民族舞剧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中国民族舞剧在创作道路上的有益探索,让当代观众了解经典、接受经典,也令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在当代社会绽放出独特的时代华光。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