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不尽的三姐歌谣 说不完的广西故事“刘三姐”文化名片再现光彩
来源:广西日报 袁 莺 发布日期:2019-09-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9月26日,演员在表演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藤缠树,树缠藤”……在经典民歌刘三姐的音乐中,21世纪的“刘三姐”撑筏而来:9月26日至29日,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南宁首演,作为广西经典文化符号“刘三姐”的新表达和新呈现,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新刘三姐》传承与创新兼具,讲述的是一个用山歌唤醒灵魂的全新故事,壮家当代山歌传人姐美,用山歌鼓励受挫的流行歌手阿朗并重振其斗志。彩调剧山歌体与现代流行音乐综合运用,电商、网络等时代流行新元素的融入,全面展现了传承经典,推动广西“刘三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的艺术探索与实践,持续60余年的“刘三姐旋风”有了更浓郁的新时代气息。

  说起刘三姐,不得不说,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彩调剧《刘三姐》。它五进中南海,四进怀仁堂,出访10余个国家,创造了广西戏曲艺术史上难以超越的辉煌。

  “彩调剧《刘三姐》自1959年上演以来,已经在国内外演出了2000多场,传承了6代‘刘三姐’。优美的曲调、音韵和歌词,是彩调剧《刘三姐》的艺术精髓,具有能唤起人们心灵感应的音乐美。‘刘三姐’山歌是广西壮族人民的心灵表达,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歌’。”广西戏剧院艺术创作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刘世臻说。“第六代”刘三姐赵华湘也在此次《新刘三姐》饰演新时代刘三姐姐美。

  “刘三姐原型是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按照他们理想、愿望和审美观,用自己的生活、语言及喜爱的艺术形式塑造的。如果不是深入生活,不拜群众为师,不是创作组历时两年多走遍大半个广西,拜访了100多名老歌手,收集上百则关于刘三姐的传说和近万首民歌,是绝对写不好的。”彩调剧《刘三姐》创作组执笔者之一包玉堂永远难忘为把一代歌仙搬上舞台而跋山涉水、采风掘宝、打更熬夜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正是艺术积淀深厚的彩调剧《刘三姐》为电影《刘三姐》的横空出世火遍大江南北奠定了基础。电影版《刘三姐》1961年上映,聪慧机敏、歌如泉涌、嫉恶如仇的刘三姐、“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声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回忆。其不仅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功,还先后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尤其在东南亚引起了观看热潮。从17岁在电影中出演刘三姐到年逾75岁高龄,黄婉秋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穿梭于国内外,为各地民众进行表演,她说:“我一生荣辱都与刘三姐紧紧联系在一起,绝不负三姐不负歌。”

  从戏剧到电影,在桂林山水实景演出中,“刘三姐”又化身一道最美丽的“印象风景”。《印象刘三姐》从2003年运营,截至2018年,上演高达7000多场,接待国内外观众达1800多万人次。世界旅游组织官员推荐说:不管身在世界上任何角落,来到桂林专为看一场《印象刘三姐》都是值得的。

  2018年,机智勇敢的 “刘三姐”又绽放在了民族歌剧的舞台上,跳跃在了舞剧的音符中。从编导到音乐、舞美、灯光,两剧处处追求极致和完美,用新的艺术语汇焕发了经典形象的活动。

  2019年,新时代的“刘三姐”——90后壮家山歌传人姐美应运而生。“姐美身上既有壮家传统女性的感恩、利他、坚韧,也有当代女性的执着、自立和心中有梦的品格,可亲、可爱、可敬。”广西著名剧作家、《新刘三姐》的编剧常剑钧说,广西千百年来的歌墟文化博大精深,山歌已深深融入代代壮乡人的血液和魂魄,壮家山歌传人的艺术形象是广西戏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

  “刘三姐”不断蜕变,不断创造高峰,但故事从未停止。三姐的故事和歌谣,还将继续唱亮广西的山美、水美、歌美,唱响壮家人不怕滩险湾多的智慧倔强,唱出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对广西的永久性期待,流淌过岁月的河流,在时代轮回中激荡悠扬。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