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齐发力 非遗文化绽新姿
来源:吉林日报 张红玉 发布日期:2019-10-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进入秋季,坐落在松原市前郭县成吉思汗文化产业园的鼎润文化非遗活态传承中心项目经过一夏热火朝天的建设,进入室内装饰装修阶段,即将迎来盛放的时刻。

  这一项目,也是松原市文旅部门携手民营企业积极探索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的共同结果。

  正如这项目建设的紧锣密鼓,松原市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直紧迫从容。据统计,目前,全市被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9项,其中,10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5项列入省级名录,124项列入市级名录。有2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45人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市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6个、展示传播基地1个、传承所6个。

  全市被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9项,其中,10项(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乌力格尔、蒙古族婚俗、查干淖尔冬捕习俗、陶克陶胡、马头琴制作技艺、查干萨日、博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前郭县查干湖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 建章立制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蜚声海内外的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深沉宛转的马头琴音乐、古老神秘的博舞、豪情奔放的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一人一琴即是一个舞台的乌力格尔说唱艺术……这些承载着松原市各族人民文化源远流长的艺术,不仅是松原历史文明的见证,也是松原历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瑰宝,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共同的乡愁记忆。

  为更好地留存这些记忆,2005年,国家刚刚出台《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松原市就正式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当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在全国文化领域里尚属全新的工作,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就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没有头绪,我们就奔走在城市乡村间,寻找蛛丝马迹。”曾经担任多年前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市首家非遗保护机构)主任的亿力齐依旧对当年工作的艰辛记忆犹新。

  在像亿力齐这样的非遗保护工作者努力下,松原市的非遗工作在艰难中起步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6年,前郭县蒙古族曲艺乌力格尔就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予以公布。2007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验交流会在前郭县召开,松原市有9个项目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予以公布。

  为更好地做好工作,松原市成立了由市、县(市、区)分管领导和分管科室、基层非遗工作人员组成的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由苏赫巴鲁等一批专家及基层文化工作者组成的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咨询、论证、评审和专业指导等工作。

  2012年,松原市群众艺术馆设立了非遗部,建立了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图片档案、音像档案等,实现了分类保管。截至目前,松原市本级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

  二、 “以人为本”让好东西得到好的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但是它的传承既离不开物,更离不开人。

  松原市最早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亿立齐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松花江附近的村屯中,找到了一位亲历过捕鳇鱼的九旬关姓老汉。在为其申报项目后没多久,老人就去世了。

  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和传承中,让人最感痛心的就是这种人亡艺绝的遗憾。

  近年来,松原市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加强非遗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松原市共有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7人,学徒近千人。松原市文旅局每年组织1次省级非遗传承人绩效考核工作,对称职传承人发放补助资金,每人每年5000元,用于传承人日常传承保护工作。

  为激发人们对非遗项目的兴趣,松原市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传习,通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激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积极组织马头琴音乐、四胡音乐等项目传承人,面向全市33所中小学进行每周2课时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对青少年进行非遗知识的兴趣培养、技艺培训。2017年以来,又新增了《满族新城戏》《蒙文书法》《伯都讷满族民间剪纸》等重点省市非遗项目,面向全市11家中(小)学、社区,年均授课达250课时,学生总人数达3000余人,编印教材450余本。

  另外,每年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开展系列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非遗项目,并自觉参与到保护非遗项目中。目前,松原市已经形成了“数字化、文字化、活态化”的保护传承体系。

  三、 创新发展探索出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新体系

  8月23日,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长春开幕。在此次博览会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查干湖鱼皮画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宾客驻足观赏。

  一张张看似普通的鱼皮,经过精巧的设计、精准的刀工、细腻的针法,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鱼皮画作。

  如何透过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掘和保护该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让那些尘封或即将消失的珍贵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

  “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近年来,松原市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讲话要求,将非遗工作重点向非遗生产性保护、非遗活态化传承、非遗产业化、非遗文化交流等方面转变,走出了一条以非遗项目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以非遗手工作为代表的非遗活态传承体验、以非遗传承人和传承队伍建设为重点的非遗培训、以非遗展示为重点的非遗展览展演活动、以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弘扬为重点的参赛参展和对外文化交流推广之路。

  为推进企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松原市开展了非遗产业化评审,对重点文化企业在非遗项目产品研发、宣传推广、活态传承、展示展览及品牌推广等方面进行考核,前郭县鼎润文化等9户企业成为全市首批非遗活态传承示范企业。

  加快推动了以“非遗”为重点的文创产品研发工作,先后研发出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郭尔罗斯”“冰湖腾鱼”“查干花”“泥林”等6大品牌、外观专利40余款、分类800多种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实现了非遗项目的“活态化”。以此为核心,规划建设了“松原礼物”体系,使松原市文化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步入了体系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