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方,在这里》在国家大剧院精彩呈现,佟丽娅以舞者身份接受专访佟丽娅,写给故乡的一封情书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婧姝 发布日期:2019-11-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图片为《在远方,在这里》剧照,由受访者提供。  

  她是《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沈冰,《平凡的世界》里的润叶,是众多网友心目中的“模范女友”……她就是佟丽娅,出生于新疆伊犁艺术世家的锡伯族女演员。11月9日、10日,由佟丽娅策划及领衔主演的舞剧《在远方,在这里》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舞蹈盛宴。

  网友评价,“《在远方,在这里》是对新疆文化的细腻讲述” “舞蹈盛宴让人热泪盈眶,台前幕后的汗水、坚持、伤痛、努力,都化作舞台上最精彩的呈现”“丫丫(粉丝们对佟丽娅的昵称)丰富、精美的舞剧让我重新认识新疆,爱上魅力新疆” “跳舞的丫丫闪闪发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佟丽娅以舞者身份讲述了自己对舞蹈、对民族文化的深刻感受,更将自己对家乡的情愫娓娓道来。

  图片为《在远方,在这里》剧照,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民族报:您在创作中,是如何定位《在远方,在这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的?

  佟丽娅:《在远方,在这里》是我们离乡的游子写给家乡的一封情书。新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我想用这种特别的形式,来展现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

  从内容上来说,《在远方,在这里》更像是一段段感受,在一个大的框架下,用“遇见”“致父亲”“致母亲”“致爱情”“致远方”“致这里”这样6个不同的篇章,带领观众走进新疆,去感受那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呈现,而在我们的剧中,就要靠舞者来诠释,用舞蹈把观众带到那令人向往、梦幻的记忆中,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新疆的美好,感受我们祖国的强大。

  《在远方,在这里》的导演董杰是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编导,也是我在新疆艺术学院读书时的师哥。在决定筹备舞剧之后,我们还找到了音乐编曲胡小鸥老师、舞美任冬生老师、服装设计阳东霖老师,以及制片周洁、执行编导王田田。在舞蹈演员方面,我们主要选用了新疆艺术学院的40多位学生和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25名学生。汇聚两地人才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舞蹈艺术的融合与创新,这次排演也为两所高校之间架起艺术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图片为《在远方,在这里》剧照,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民族报:剧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民族文化元素来表现新疆文化的特点?

  佟丽娅:整个舞剧在内容编排、音乐创作、服饰道具上,都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致父亲”是根据锡伯族的西迁历史编排的。锡伯族的一部分在清朝时从东北迁到了新疆,从此他们驻守边疆,也扎根在边疆。我从小就听祖父辈们讲这样的故事,讲我们的祖辈在长途跋涉中历经了何种艰辛、又是如何在新疆生根成长的。我希望用舞蹈的形式将这样一段历程展示出来,让大家了解到锡伯族有这样的勇气和这样坚定的意志,而这种精神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传承的。

  “致母亲”篇章象征着塔吉克族。他们生活在帕米尔高原,崇拜鹰。为了表现孩子们长大后将要离开家乡去往远方的状态,我们在男孩子的舞蹈中设计了类似于雄鹰展翅翱翔的动作。剧中刻画了母亲对孩子依依不舍,与“孩子会长大,总会自己去翱翔”的矛盾心理。这个故事其实跟很多人的经历都很相似,这会让很多观众产生共鸣。

  其实,整个舞蹈编排中除了传统经典动作外,还有很多现代的创新。我们希望做年轻人看得懂的东西,所以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新的元素,让年轻人能够欣赏这种少数民族题材,能够理解剧中表达的对故乡的爱。这种爱,是没有地域、民族之分的。

  中国民族报:舞剧中绚烂多彩的服装造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问在造型设计上是如何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

  佟丽娅:我们在设计时讨论决定,将舞剧主题确定为“给家乡的一封情书”。而这封情书如何写、写给谁,我们先后选择了父亲的肩膀、母亲的爱等表现形式。舞剧中的每个篇章都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也呈现着诸如丝绸之路、古楼兰文明等时代背景。与此相配合,我们在服饰造型上有不同的展现。比如在“致父亲”篇章中,围绕篝火起舞的舞裙是炽烈的红色;而“遇见”“致远方”“致这里”这3个篇章主要是讲述个人回忆,所以舞裙选用了白色。

  在传统文化的呈现方面,我们的设计团队阅读了很多文献资料,也找了专家来指导,研究了一些乐器的使用、一些舞蹈形式的运用。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非常严谨,也加入了很多创新的内容,既要讲述传统,又用现代的方式去展现,这就是我们这台舞剧的艺术追求。

  中国民族报:正如您所说,这部剧满含着对故乡的情愫。您为何选择舞蹈这种形式来表现家乡?

  佟丽娅:很多人提起新疆舞,都会想到“扭脖子”的动作,当然这是新疆舞的标志性动作之一,但我们还有极为丰富的其它舞姿,各民族的舞蹈融合在一起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新疆舞。

  我出生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那里,不同民族居住在一起,邻里之间特别和睦。我们家住在一个大院里,院里还住着好多人家。每当想起家乡,在我的记忆里都是大家在葡萄架下一起吃饭,满天繁星下一起跳舞的美好画面。新疆的歌舞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所以我想通过舞蹈这个形式把脑海里最美的画面表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新疆。

图片为《在远方,在这里》剧照,由受访者提供。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为家乡做一点儿事情。当我又有机会站在舞台上跳舞的时候,我突然觉得,那个舞台就是我非常熟悉以及向往的。我对舞蹈的热爱就像刻在骨子里一样,那种想在台上跳舞的念头一直在召唤着我。学舞蹈专业这么久了,我都没有好好地跳过,而“为家乡做一点事情”的愿望就是一颗创作的种子。董杰加入进来后,我发现大家都有相同的情怀,我们对家乡的那份热爱、对家乡的那份感恩、对家乡的那份思念都是浓浓的。随着舞剧的逐渐推进,我发现这颗种子在生根发芽,带动了更多的人,不只是我们新疆人,每个人都带着对家乡的浓厚情感加入进来,去共同完成一个梦想。

  中国民族报:为传播家乡的民族文化,近年来您做了不少事情。

  佟丽娅:我义务担任锡伯族形象大使,作为联合出品人参与家乡纪录片制作,还有参加扶贫、文艺志愿者下基层的演出等等。其实,只要能做的我都会去尽力做,我珍惜每一个能够展现家乡风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机会,也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身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认为自己必须有一种责任感。我们要传递正能量,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我的家乡、我的民族,我也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让大家看到现在的生活有多么美好,祖国有多么强大。

  中国民族报:舞剧中您最满意、最喜欢的片段是哪个?

  佟丽娅:舞剧里每个篇章的内容我都很喜欢,每一篇都是我们精心挑选、倾力创作出来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符都融入了我对家乡的深情。我在网上看了很多评论,让大家有共鸣的、感动的篇章可能不太一样:有人喜欢“致母亲”,觉得很感动;有人喜欢“致父亲”,觉得很有生命力;还有人喜欢“致爱情”,觉得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让自己想到了初恋的美好。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展现不同的舞蹈类型,无论在服饰、音乐以及整个创作上,都是既传统又现代,以此来体现我们新疆多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我也希望这台演出是专业性很强的,有特色、有文化的,有深沉情感表达的,而不是那种热热闹闹的歌舞晚会。很开心的是,从现在的业界和观众反馈来说,我们做到了。

  本文图片为《在远方,在这里》剧照,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