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时代赞歌   —— 电视剧《都是一家人》专家研讨会综述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记者 王珍 见习记者 文静 发布日期:2019-12-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都是一家人》封镜仪式 剧组供图

  近日,32集民族团结现实题材电视剧《都是一家人》圆满收官。该剧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强档播出期间,收视率一路走高,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很多民族工作者将其誉为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的“生动教科书”;许多观众表示:“这是一部超级暖心的电视剧”“各民族的团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事”。

  为总结经验,11月30日,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联合主办的《都是一家人》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相关部门领导、出品方代表、主创代表和观众代表等出席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都是一家人》聚焦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描绘了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画卷,奏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赞歌。

  1.现实题材:新时代新生活的准确捕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都是一家人》正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创作的。该剧立足新起点,面向新时代,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各民族同胞在大城市一起创业、一起生活、共同进步的社会现状。这也是文艺工作者以电视剧形式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的一次尝试。

《都是一家人》剧照 剧组供图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认为,该剧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各民族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是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所经历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包括融入更广阔的城市社会生活中,他们的心路历程、每个民族个体命运的变化。”吉狄马加认为,《都是一家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讲述的感人故事,既是个人经验和个人生命的绚丽绽放,也是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生动呈现。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认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都是一家人》这样的好作品的问世,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彰显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说明了我们艺术创作上的成熟,说明了我们在制度上、在文化上的自信,说明了我们有信心和能力讲好中国的民族故事。”白庚胜说。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文艺评论家沈卫星认为,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视剧,《都是一家人》真实还原了新世纪20年来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历史,正确诠释和普及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折射了众多当下时代发展的重大主题,如命运共同体、现代化、少数民族艰苦创业、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城乡一体化、爱国主义教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通过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条主线串起来,承接得非常完整,把当下社会的景观呈现得非常丰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申积军认为,《都是一家人》的现实意义在于,它用正面、可信、真实的文艺作品,反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新时期少数民族同胞生活的状态。这部电视剧特别质朴地讲述了一群普通劳动者的奋斗历程,观众在感动之余也加深了对少数民族同胞的理解认同,同时也会体会到他们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各民族是谁也离不开谁的“一家人”。

  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司长宋全认为,这部剧是“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的经典范例”。全剧贯穿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艺术的手法准确、自然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家国情怀。

  2.独特视角:多民族跨地域的宏大叙事

  新时期以来,我国电视剧每年产量高达1.5万集,数量居世界第一,但是高质量的民族题材电视剧依然稀缺,尤其是反映多民族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更是凤毛麟角。

  “以往的民族题材电视剧,大多是表现某一民族的社会历史生活,比如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的东归,维吾尔族姑娘在新中国成立后生活、命运的转折等。《都是一家人》讲述了一个多民族大家庭的故事,这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社会新现象,也是这部电视剧的新意所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原副主任王伟国说。

 《都是一家人》开机仪式 剧组供图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赵彤认为,《都是一家人》不再局限于讲述某一个少数民族的故事,不再局限于边陲远地,而是描写了一批向市场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迈进的少数民族人物新鲜形象。这部剧初步完成了民族题材从2.0时代进入3.0时代的深维创作,完成了由新中国开国、新时期开端到新时代的起步。

  在剧中,汉、维吾尔、佤、彝、蒙古等十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以广东深圳为原型的“云海市”。他们一起创业,一起打拼,在互帮互助、磕磕碰碰中,团结融合成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也正是今天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正在不断上演的真实故事。

  除了多民族,跨地域的故事架构方式也让专家们眼前一亮。总制片人张明智介绍,该剧拍摄辗转于云南的阿佤山、昆明,广东深圳等地。在云南拍摄时,得到了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关心和扶持,在阿佤山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积极配合。

  “《都是一家人》这部剧,前半部分基本集中在城市里,聚焦美食街建设、违建拆迁、子女就学等问题展开,后半部分故事有了相当大的拓展,跟当今精准扶贫事业的对接,深化了全剧主题,为我们反映当今社会生活拓展了新路。”《文艺报》主编、文艺评论家梁鸿鹰说。

  在编剧的巧妙编织下,《都是一家人》后半部分关注的视角,从沿海发达城市转到了边疆民族地区。云南阿佤山扶贫、茶叶种植、老支书讲述的英烈故事等情节的插入,在展示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的同时,也在现实层面对应了对口帮扶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更高层面呼应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主题。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梅茹指出,加强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是电视剧作为大众文艺义不容辞的责任。广电总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都是一家人》以多维度的创新,拓宽了当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之路,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有力地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哈萨克族作家、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艾克拜尔·米吉提认为,《都是一家人》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城市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生活图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口的流动,许多少数民族从边疆、山寨、草原、牧区,到了发达城市,到了沿海地区。这部剧的成功说明,当下我们各民族生活是融洽的、充满欢乐的,所谓的“矛盾”实际上是不同文化间的不同理解方式,一旦沟通以后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3.艺术表达:小人物大事件的立体塑造

  在《都是一家人》中,曾成功饰演过诸多荧屏人物形象的著名演员林永健挑战了男一号越永强的角色。越永强是一名转业军人,脱下军装后来到云海市民宗局报到时,他甚至分不清楚“民宗局”和“民政局”的区别。

  这也契合了当前民族工作部门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民族工作,但社会上有些人不太了解民族工作。“越永强”这一民委干部形象的成功塑造,从某种程度上为民族工作作了一个有力的宣传。

  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司长隋青认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民族工作者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剧中的越永强、沙尔亮等基层民委干部形象,就是当代民族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都是一家人》剧照 剧组供图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本次研讨会主持人武翠英也表示,《都是一家人》塑造了越永强等民族工作者的典型形象,对于民族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委干部、深圳市民宗局民族处原处长马强是沙尔亮的人物原型。10年前,随着深圳的西北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的不断增加,马强被派往深圳挂职,见证和参与了深圳民族工作的发展进程。编剧景宜在创作阶段,曾多次接触马强,并在他的影响下,将全剧的主人公确定为一位民委干部。马强说,他和家人看过这部剧都十分感动,“它反映了民委干部默默奉献的工作状态,林永健老师对民宗局干部的诠释非常到位。”马强说。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楚梦真说,她观看这部剧后,对民族工作的理解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化。“民族工作并不抽象,它落实到生活中是具体的小事,如果能够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许多困难便能迎刃而解。”楚梦真说。

  小人物反映大主题,是影视创作遵循的重要原则。《都是一家人》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不仅塑造了不忘初心、为民奉献的优秀民宗局干部越永强等民委干部群体的崭新艺术形象,还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各具特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奋斗的诸多少数民族创业者的崭新形象。剧中着力塑造的维吾尔族妇女阿拉木罕,不仅是女性诚实守信、开拓进取、自强自立的象征,作为从新疆走出来与其他各民族群众共同生活的一员,她的故事也树立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正面形象。

  “《都是一家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给观众提供了以前的影视作品当中很少涉及的新鲜的社会生活内容,为我国当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人物画廊提供了新鲜的荧幕形象。”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说。

  王伟国认为,《都是一家人》在艺术表达上追求真实美学思想。“电视剧的真实美学就是要坚持和弘扬现实主义创作和审美精神,让观众能够正确认识到历史和社会发展主流,反映真理,并要求电视艺术家用影像讲述动人故事,这方面《都是一家人》做了积极和成功的探索。” 王伟国说。

  4.创作根基:从生活和人民中获取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都是一家人》剧本撰写经过了20余年的酝酿。从1998年开始,编剧景宜多次奔走在沿海和民族地区之间,采访上百位到城市务工的少数民族同胞和基层民族工作者,获得了大量素材,为该剧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过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景宜的努力,文艺界的同仁们有目共睹。白庚胜说:“景宜每次写剧本,都要跑断腿、看完书,把自己逼成一个专家。”梁鸿鹰也说:“景宜老师始终在路上,要么是在深入生活的路上,要么是在创作的路上,要么在准备下一个题材。”

 编剧景宜(左)和演员林永健 剧组供图

  在研讨会现场,景宜分享她创作的心路历程和感受时说:“这是我离笔下的人物最近的一部剧。20多年来,我在时代变革中,充满激情地观察各民族同胞性格、语言、生活状态的变化,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感情与精神的变化。随着我笔下的人物在成长,我自己的思考也在成熟。”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让景宜更加深刻理解了当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特点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大主题,2016年,《都是一家人》的剧本应运而生。

  与会专家认为,《都是一家人》的成功,正是源于剧本的扎实生活基础。“这个电视剧没有生活体验是不可能创作出来的,它的创作难度在于必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从生活当中发现人物。”李京盛说。

  在吉狄马加看来,伟大的生活超越所有的想象。正因为多年来,景宜一直把深入生活、体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作为自己重要的写作方向,她的电视剧才能非常注重细节,注重对人物的塑造。这也说明,一个好的电视剧需要原创者长期的生活积累。

  刘梅茹认为,《都是一家人》的实践再一次证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创作出真实感人艺术作品的最根本的成功之路。

  在创作中坚守文学精神,用电视文学剧本创新中国长篇叙事艺术,是景宜在《都是一家人》这部剧中进行的新探索。通过人物的塑造、台词的锤炼、意境的渲染,以及从民族学、人类学意义上来写作电视剧本,她成功地让电视文学剧本成为中国文学的新载体,成为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内容。

  导演王文杰(左)和演员杨童舒 剧组供图

  面对专家和观众对该剧的肯定,中国民族报社总编辑李志伟表达了中国民族报社所属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拍摄这部剧的初心,并对该剧的主旨给了深刻解读。“作为国家民委文化事业单位,我们一直在努力担负伟大时代、伟大事业赋予的历史使命,坚持以文化人,着力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李志伟说。

  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所说的,《都是一家人》是“一部反映各方面发展的时代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在当前电视剧创作中均属于上乘之作”。出品方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裁陈英杰也表示,《都是一家人》为腾讯影业在民族题材影视创作上“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目前,《都是一家人》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的播出已经胜利收官。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红介绍,新疆将对这部剧作二轮播出,还将翻译成不同的民族语言在民语频道播出,也将把这部剧送到基层。为方便边疆民族地区收看,有关专家建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再次播出这部优秀民族题材电视剧。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