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舞蹈学的“三大体系”—— 全国青年舞蹈学者思想交流工作坊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19-12-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下简称“三大体系”)。今年12月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主办的“习近平总书记‘三大体系’与中国舞蹈学的建设”全国青年舞蹈学者思想交流工作坊在京举办。

  此次工作坊邀请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担任导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主持,全国各地近140位青年舞蹈学者参加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大体系”的论述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方针,中国舞蹈工作者应当以此为精神指引,不断思考舞蹈学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立足实践,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以及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

  冯双白认为,从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来看,“三大体系”的建设体现了舞蹈界基于自身发展的学术思考,是中国舞蹈艺术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发展的标志。“三大体系”中最根本是话语体系的建立,在舞蹈话语体系中最应关注的是动作的本质,且需要有分析动作语言的工具,“格物致知”是分析动作语言本质的重要过程。中国传统哲学是建立在言、象、意三者关系之上的。中国身体语言的特色在于“立象以尽意”,这与西方身体语言中“赋能以尽神”是不同的。这两种不同的动作语言分析,构建起了东西方舞蹈不同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以及话语体系。冯双白表示,中国舞蹈应明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努力增强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彰显中国舞蹈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邓佑玲认为,构建中国舞蹈的“三大体系”是当代舞蹈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急剧变革,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迅速上升,中国舞蹈在世界舞台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在这一背景下,邓佑玲提出了“舞蹈学中国学派”的概念。她认为,中国舞蹈学理论体系是与西方舞蹈学体系、印度舞蹈学体系并称的人类三大舞蹈学理论体系之一,有着“道”“气”“仁”“和”等深厚的哲学基础。建立“舞蹈学中国学派”应具备五项条件:一是中国舞蹈学理论体系具有以汉语为工具的学术话语体系和学科内涵;二是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舞蹈研究对象与领域;三是有着诸如文献研究、田野调查、身体学习的独特方法论;四是有强大的制度保障以及稳定而有共识的学术共同体;五是获得来自异文化学者的认可。邓佑玲表示,“舞蹈学中国学派”的建立并非是一辈人可以完成的使命,需要更多年轻学者以此为己任,薪火相传。

  此外,与会的舞蹈学者也就“三大体系”的内涵、意义、关系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艺术学研究》执行主编孙晓霞认为,建立话语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对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的历史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挖掘整理。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学者刘晓真认为,舞蹈学科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一方面应大量翻译西方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应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张素琴认为,应当建立舞蹈学的学科意识,拓展舞蹈学的研究半径和研究范围。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李超认为,当我们在仰望西方文明的时候,西方也在以同样的姿态憧憬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三大体系”为己任进行学术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仝妍认为,学科体系是前提、学术体系是内容、话语体系是表达,这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促进。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