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红棉》:鲜血染成的红色爱恋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记者 王婧姝 发布日期:2019-12-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图为《风雨红棉》剧照,由演出方提供)

  

  (图为《风雨红棉》剧照,由演出方提供)

  

  (图为《风雨红棉》剧照,由演出方提供)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翻开中国历史篇章,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批又一批文艺工作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追寻初心和使命,在优秀的红色题材舞台作品中展现了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动的教科书。

  12月12日、13日,由广东歌舞剧院创作排演、取材于中共早期革命者周文雍和陈铁军爱情故事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风雨红棉》亮相北京二七剧场,赢得满堂喝彩。近百年前的爱情故事,穿越风雨在舞台上绽放,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中,一枝红棉为冬日的首都带来浪漫的诗意色彩。

  红色故事的重新演绎

  舞剧《风雨红棉》由广东歌舞剧院倾力打造,于2002年首演,并一举摘得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项“文华奖”。极高的审美水准、创新的艺术语言,让这部舞台作品很快获得广大观众和各级专家的认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广东歌舞剧院建院70周年。时隔17年再现舞台,舞剧《风雨红棉》掀起了一波致敬革命先辈的热潮。此次演出中,干净洗练的风格,岭南风情的舞美设计,浓烈真挚的情感表达,瞬间抓住了首都观众的心。当大幕落下时,爆满的剧场内许多观众纷纷落泪。

  17年前的经典舞剧是经过了复排工作后呈现的。复排不是复制,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与支持下,广东歌舞剧院重新探索舞蹈语言,纵深开拓舞台技术,让这部经典舞剧作品,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新貌,传达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核。

  17年前,舞剧《风雨红棉》贡献了中国舞剧舞台上的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在舞台上降雨,第一次出现吻戏桥段,为观众带来了隔着雨幕观剧的特别体验。

  17年后再次登上舞台,《风雨红棉》在保持传统戏剧洗练味道的基础上,对舞美进行了重大的创新。舞台道具以及演员服装均以黑白色调为主,传达出干净灵动的写意美感;“声”“光”“电”“影”“景”等现代舞美科技的综合运用,光影与幕布的配合,营造出亦虚亦实的复古氛围;骑楼、陶陶居茶楼等岭南特色建筑以倾斜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动荡社会下紧张不安的氛围呼之欲出。

  值得关注的是,剧中两次出现真实的下雨景象,演员沐雨而舞,紧紧抓住观众视线。随着剧情推进,男女主人公为革命流下热血,幕布上白色的棉花逐渐被染成红色,舞台上红棉漫天飘落,极具震撼力。

  结构精妙展现舞剧的文学性

  《风雨红棉》讲述了1927年广州起义中周文雍和陈铁军浪漫邂逅、携手革命并最终英勇就义的感人故事。在原版中,男女主角年龄设定在30岁以上,气质更加成熟稳重。新版中,导演将角色年龄设定为20多岁,并选择两位“90后”优秀演员作为主演,整个演出气质更加青春灵动、激昂热烈。

  观众们不难发现,剧中字幕出现极少,均用肢体传情,全剧分上下半场,一共可划分为三大舞蹈段落:男女主人公双人舞段落、国民党军警舞蹈段落、群众舞蹈段落,各段落交错出现,段落与段落之间衔接自然紧密,一气呵成。

  全剧的高潮出现在最后“刑场婚礼”的部分,以当代视角打造革命者形象,通过肢体动作、音乐语言以及震撼的画面将革命者形象真实地展示给观众,表现出慷慨赴死的两位革命者在极致的残暴和压迫下的极致浪漫。

  在风雨中砥砺前行

  12月12日北京首演结束后,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二级巡视员黄小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树、广东歌舞剧院院长熊健以及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等单位的领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兼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兼驻会副主席罗斌、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艺术指导夏广兴、国家一级编导王舸等特邀专家,以及舞剧《风雨红棉》的总编导文祯亚、陈军,主演金超、王闵瑞,灯光设计何伟贤等,围绕舞剧《风雨红棉》的创作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专家们对舞剧《风雨红棉》的故事结构、舞美设计、编舞设计、表演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对这部历经17年的红色经典给予了一致好评。

  罗斌表示,《风雨红棉》历经17年却丝毫不陈旧,反而干净练达,由此可见编导内力深厚。本剧以大写意状态为基础,通过间离等舞台技术,呈现出诗剧和心理剧的气质,非常难得。

  肖苏华也表达了对舞剧的赞赏和喜爱,他说:“舞剧最难的是连结,《风雨红棉》的结构让人耳目一新,段落之间衔接非常自然,表达内敛恰到好处。没有几个舞蹈是经得住常看的,但是17年了,《风雨红棉》做到了。”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