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召开,专家热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 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翠 发布日期:2020-01-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本报讯 (记者李翠) 日前,以“中国经济回顾和展望”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回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未来经济建设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结合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工业化的角度谈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后期。要按照工业化后期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其他经济体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来看待我国经济增速。当前,要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最根本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结合国内外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的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的经济压力也在加大,但仍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对此,我们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由此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泰岩在发言中指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不等于经济下行,还要考虑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潜在增长率是否实现。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他认为,我国经济面临压力是由于当前处于经济周期的调整期、新旧动能转换期,同时也处于经济改革的攻坚期。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着力于推动消费增长与服务业增长,提高新经济的比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展望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城乡关系调整的方向。他指出,我国正在经历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历史转型。结合我国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现状,他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注重搞活农业,“活化”乡村,实现生产要素重组,提高土地回报率。在此过程中,应先“活业”再“活人”,要推动知识资本进入乡村。此外,要推动城乡融合的体制创新,以农地制度改革支持农业转型,以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改革支持乡村产业转型,以宅基地制度改革支持村庄转型。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阐述了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理论的应用。他提出,广义价值论不仅能为发展中国家的赶超战略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能够引导发达国家正确地对待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赶超。从广义价值论来看,一国的综合生产力水平既取决于出口产品的绝对生产力,也取决于进口产品和贸易国进出口产品的绝对生产力。在国际分工交换体系中,不仅应关注分工所产生的相互依赖性,也应关注自身自给自足能力的提高。

  《经济学动态》常务副主编胡家勇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激励机制,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走势,保持战略定力和信心,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