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亚民族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系我国民族史专家、南京大学魏良弢教授和云南大学刘正寅教授合作完成的一部有关中亚民族史的通论性学术专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
11月16日,《中亚民族史》新书发布暨中亚研究座谈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16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以新书出版为契机,围绕加强中国自主的民族史知识体系建设及中亚研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会议由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与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中国民族史》卷项目联合举办,南京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华涛教授主持。
座谈会上,三联书店上海公司副总编辑成华表示,该书是一部关于中亚民族的综合性、集成性著作,涉及国家多、民族多,历史时间跨度大,文献史料丰富,内容涵盖民族、宗教、社会、文化诸多方面,一经出版便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教授指出,中亚地区在历史上与我国关系密切,也是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下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中亚研究难度较大,魏良弢教授和刘正寅教授作为我国著名的民族史和西域史专家,完成并出版《中亚民族史》具有重大意义。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谭树林教授强调,魏良弢先生是中国老一代著名历史学家,学术成就卓越;中亚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亚民族史》一书出版具有重要价值。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中心主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杨晓春教授指出,南京大学具有深厚的民族史研究传统,《中亚民族史》是魏良弢教授、刘正寅教授20多年学术合作的成果,也是师生二人长期关注中亚民族研究的思想沉淀。
在作者代表发言环节,刘正寅教授详细介绍了中亚民族史的撰写和出版经过:《中亚民族史》是魏良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2年立项)的最终成果,全书框架由魏良弢教授设计确定,两人合作撰写完成并顺利通过结项。项目顺利结项后,最终成果《中亚民族史》并没有马上出版,两位作者分头对书稿作了进一步修订完善。魏良弢教授年届八秩高龄,仍然废寝忘食,带病进行书稿修订工作。后魏良弢教授因病不能工作,书稿出版及完善工作由刘正寅教授负责。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该书终于出版。
在与会专家发言环节,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指出,《中亚民族史》是我国有关中亚民族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其出版对学界具有突出贡献。该书具有四个突出特色:其一,不同于西方学者以“他者”眼光研究中亚历史,该书带有鲜明的中国视角和“在地化”视角,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史学书写传统有关。其二,该书的两位作者是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更关注中亚的人群。其三,该书特别关注中亚民族存在着一个自东向西发展的过程,即操突厥语民族从中国大漠南北向西发展的历史。其四,该书第四编以后的论述,揭示出当代中亚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渊源,从中亚民族史的角度来看,是最具特色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新颖的视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兼中亚研究室主任许涛研究员认为,《中亚民族史》不仅理清了中亚地区复杂的民族历史问题,也为应对国外有关中亚地区似是而非的研究提供了正本清源的信息,有力维护了我国文化安全,增强了我国的学术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防研究员指出,该书政治导向鲜明,立论基础扎实,运用可信的史料研究中亚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展现出中亚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经济形式、不同文化背景下各民族的演进过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强烈的现实关照。
中国人民大学巴哈提教授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学者,他指出《中亚民族史》撰写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非常重要,尤其是其中强调的公正的态度和力求得到中亚各民族认同的态度,深刻体现出该书的研究是建立在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对民族历史的客观阐述之上的这一突出特色。
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廉亚明(Ralph Kauz)教授表示,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汇聚、多文化交融的地区,对中亚民族史的研究有助于厘清史实,同时也是正确理解现实问题的锁钥。
中央民族大学尚衍斌教授认为,《中亚民族史》以其宏阔的视野和精细的考察,描绘了历史上中亚多元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的篇章。该书在研究内容、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方面非常新颖,具有开拓性,填补了我国有关中亚民族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部了解中亚民族演变史的读物。
北京师范大学王东平教授指出,自2002年《中亚民族史》获批立项以来,学界一直高度关注该书的出版进展,如今顺利出版值得庆贺。该书秉持信实、公正、简明、先进、可读的著述理念,从人种、语言、宗教信仰、社会文化等方面阐述中亚民族的演化史,揭示出现代中亚和周边国家有关民族问题的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原因。
新疆大学孟楠教授表示,该书不仅为我们了解当代中亚民族提供了简明科学的读本,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做出重要学术贡献,有助于引发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朋友对中亚历史产生探索兴趣。尤其可贵的是,该书指出不同民族间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各民族可以在相同或不同文化实体之间进行交流并彼此影响,这一观点极具启发性,体现出作者在民族研究领域的理论高度。
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李琪教授认为,该书详细梳理出中亚历史上各民族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培养更多中亚史学和区域国别史学人才。
其他学者也纷纷表示,《中亚民族史》新书发布不仅对中国民族史学科建设及民族史研究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理解中亚地区的民族问题、历史背景和现实政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专家学者们还就如何利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开展中亚民族研究、加强中国自主中国民族史知识体系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最后,主持人华涛教授强调,中亚地区不仅是我国的近邻,也是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有千丝万缕复杂关系的地区,这一地区历史记载非常缺乏、研究难度很大。《中亚民族史》新著发布,为加强中亚研究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南京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民族与边疆中心等相关部门将在《中亚民族史》一书出版的基础上,联合国内外学者,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推动中亚民族研究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编辑:牛锐)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