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鱼”年:“缸鱼”年画匠人的年味记忆与期待
来源:新华网 宋瑞 白佳丽 发布日期:2020-01-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王学勤在画“缸鱼”(1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过去,临近年关时就是王学勤最忙的时候。他每天都要赶制一批“缸鱼”,捎到集市上卖。这是他几十年来养家糊口的营生。

  “缸鱼”,是天津杨柳青年画的一种,而且是其中被称为“活化石”的那种。

  过去,家里少有自来水,储水用缸。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买一张“缸鱼”年画,贴在水缸旁的墙上。画中的金鳞红鲤映在水中,一舀水,便随波游弋,煞是好看。不仅如此,鱼与余谐音,寓意吉祥,于是这就作为一种民俗传承至今。

  “蓝绿的底子上,一条肥头大尾的大红鲤鱼游弋其中。绿叶粉莲,衬托左右。四个大字‘连(莲)年有余(鱼)’印在上边。那股子喜庆劲儿,活泼气儿,讨人欢喜的傻头傻脑的样子,特别惹眼。”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曾在文章《探访缸鱼》中将王学勤的“缸鱼”描绘得栩栩如生。

  今年85岁的王学勤说,如今家家使用的杨柳青年画,在过去属于精致的“细活”,往往只能被送进宫廷或售卖给富人。“老百姓家贴的年画,大多是‘粗活’。‘缸鱼’就是‘粗活’的代表作,是咱老百姓的年画。”

  走进王学勤在天津西青区的家,一个黑乎乎的案台上摆放着蘸子、刷子等各式工具,大小颜料上百种。一批黑色的木板“模具”垒在墙边,有的已经历了四辈人,上面的裂纹被用铁丝“缝合”起来。

  王学勤用长满老茧的手拿刷子蘸墨汁,在木板上粉刷,再将宣纸拓在木板上,用专门工具抹匀,反复多次后,“缸鱼”的轮廓跃然纸上。一条鱼画下来有十五道工序,来回上三道色。

  “这一个荷叶就有四种颜色,从外围到叶子纹路,颜色均不相同,层层递进。”王学勤说。

  十多岁时,王学勤就跟着父亲以卖“缸鱼”年画为生。“过去,每到腊月二十七八,我就进天津城里,走街串巷地吆喝‘卖年画贴!画帖!’一天下来能赚两三块钱,够过年时美美地吃顿饺子。”王学勤说,那时候家家有口水缸,都要贴。

  到后来,从腊月十五开始,他就每天骑自行车赶集,将辛苦一冬画好的“缸鱼”拿到天津一些地方的集市上叫卖。生意好的时候一年能卖5000多张。

  直到如今,王学勤依旧在坚守着杨柳青年画中最古老的“缸鱼”年画。2011年,他被评定为天津西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板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去年,他又新刻了六块板,还对“缸鱼”的样式进行了改进。

  “鼎盛时期,杨柳青镇南36村‘家家能点染,户户擅丹青’。现在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水缸换成了自来水,但这门手艺不能断了。”他说。

  王学勤说,如今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并不多。不过他还有五六个徒弟,很是令他欣慰。现在,女儿继承了这门技法,并且不断尝试增添新的艺术元素。

  “我画了一辈子‘缸鱼’,现在生活变好了,不用缸了,但是这‘缸鱼’不是为了缸而画,是为了幸福而画,我会一直画下去。”王学勤说。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