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的红色精神——第二届讲好上海红色故事”视频学术会议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查建国 夏立 陈炼 发布日期:2020-03-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日前,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抗疫中的红色精神——第二届讲好上海红色故事”视频学术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显红色精神新时代内涵

  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原东海舰队某部政委刘苏闽少将认为,红色精神在抗“疫”斗争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听党指挥、一心为民的政治信念;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磅礴正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先锋气魄以及精准依法治理的科学态度。红色精神的传承需要榜样的激励与示范,同时需要广大党员铭记初心、展现本色。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表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红色精神得到充分彰显,并有了“抗疫精神”这种新的时代表现,显示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为此,应将“抗疫精神”渗透到思政课教学中,在科研与学术研究中不断拓展。我们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合作、英勇奋斗,打赢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大战役,在民族复兴史册上写下重要一笔。

  《大江南北》杂志社社长、原上海市教卫党校常务副校长杨元华教授提出,红色精神在抗“疫”中,集中表现为全国人民同心同向,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党根植于人民的实践作风,因此在传承红色精神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种红色印记的教育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银亮教授认为,应加强抗疫红色精神在民间叙事的文本整理与研究,将民间叙事资源与红色场馆空间整合起来,使红色精神在民间广泛传播、“活态”传承,从而形成红色精神的叙事空间。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家林教授认为,红色精神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财富创造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抗疫精神作为红色精神的重要体现形式,其所包含的是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攻坚克难的英勇战斗精神、顾全大局的无私奉献精神。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德林以疫情防控期间的英雄案例为基础,剖析了红色精神的新内涵。他提出,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奋战抗击疫情一线的壮举体现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凡夫副教授认为,红色精神在抗疫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红色基因也在抗击疫情中得以传承,红色精神的传承人在不断实践中迅速成长。红色精神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战胜各种困难和考验的强大精神动力。

  深入理解抗疫精神本质

  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抗疫精神。上海市党史研究会会长、上海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忻平教授表示,在疫情面前,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抗疫精神包含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守望相助的团结奋斗精神以及民主平等、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发扬并传承这种精神不仅是激励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也体现了新时代英雄主义的力量和魅力。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教授认为,中国在抗疫中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精神。各国应互相协助,为全球防疫作出应有贡献。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仁富提出,应深刻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的挑战,化危机为机遇;在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同时还要尽快恢复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好基础;积极开展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树立中国形象,展现大国的担当与情怀。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教授认为,疫情期间的中国人民秉持革命精神,全力抗击疫情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战“疫”中升华、壮大了革命精神,形成了以团结奋斗、共克时艰、听党指挥、勇往直前、发扬民族医学传统、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抗疫精神”,进一步充实、丰富了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共建地球美好家园作出重要贡献。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王春芳教授认为,抗疫精神是不顾个人安危的奉献精神。面对疫情,医护人员逆向而行,赶赴疫区救死扶伤;公安干警、基层工作人员连续作战,坚守工作岗位;建筑工人、技术人员主动投身疫区医院建设;民众从各渠道购买并捐赠防疫物资,各行各业也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抗“疫”,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光寿教授表示,疫情防控彰显了中华民族不惧生死的牺牲精神。这是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必备的精神气质。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石书臣教授就抗疫精神的内涵与本质区别进行了阐释。他认为,抗疫精神的本质就是红色精神,是新时代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与红色革命精神相结合、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与疫情防控特点相结合、与新时代价值导向相结合四个维度并综合抗疫中的实践表现来深入理解抗疫精神的内涵。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贾淑品教授认为,应弘扬妇女在抗疫斗争中的巾帼精神:妇女在疫情防控中彰显出的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以及同舟共济、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证明了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苏令银副教授提出,抗疫精神应体现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让科技防治始终贯穿疫情防控的全过程。

  推动红色精神与思政课相结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教授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意识形态工作,既要坚持立破并举,做到疏堵结合;又要抓住关键少数,加强阵地建设;还应注重能力提高、争取内外联动,从而统筹宣传工作,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彭善民教授表示,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的公共精神是抗疫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抗疫阶段性成功的内在因素,也是我们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弘扬抗疫精神时,既需要进一步认识到公共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又需要从优势视角出发看到青年学生在公共性方面的需求及进步,也需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及思想进步的空间。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正光教授认为,思政课要充当讲好疫情防控故事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宣传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战略部署、决策以及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应对抗疫故事进行提炼与升华,阐述抗疫精神,并进行积极的反思。同时要有效回应学生关切,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与引领,做到有理有据,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燕华提出,爱国要厚植家国情、培育强国志、开展报国行。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鲜活案例,为讲好思政课增添了一份底气。要将抗疫中的爱国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将爱国精神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林教授表示,要将思政课作为平台,讲好抗疫红色精神中的上海故事,包括要讲好党的红色精神底色与疫情担当,领导人民开展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面战、阻击战的故事;讲好上海驰援武汉的“逆行者”们大无畏革命精神中的红色力量凝聚的故事;同时还要讲好在抗疫中“上海模式”“上海方案”的独创精神。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剑雄副教授提出,此次疫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次大考,既有反思,也有经验总结,更有精神的弘扬。从抗击疫情的实践中得来的案例是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素材,应结合大中小学生的各自特点将其融入课堂。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州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视频学术会议。

(编辑:牛锐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