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团结就有了合力”—— 雅鲁藏布江畔小康村见闻
来源: 黄豁 吴瑞 陈尚才 发布日期:2020-05-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桃花怒放,柳树新翠,春日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生机盎然。

  明媚的春光中,35岁的村民次旺平措算了一笔收入账:装载机租赁一年收入15万元,政策性补贴、旅游收入5万多元,去年家庭收入超过20万元。“与过去的生活相比,不知好了多少倍。”次旺平措说。

  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西嘎门巴村。由于过去的生存环境恶劣,2003年6月,墨脱县甘登乡的40户140多人搬迁到此。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走进村民贡桑家,200平方米的小楼充满民族特色,现代设施齐全。旅游高峰时期,每天都有三四批游客来此做客,体验门巴族的文化风俗。

  “我们与旅游公司签订了合同,打造文化广场和民俗体验家庭。14户体验家庭每户月收入3500元,其他参与家庭月收入3000元;文化广场上每个摊位日销售额在100元至300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珠扎说。

  西嘎门巴村位于219国道旁,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必经此地,不少村民借此吃上“旅游饭”。

  为增加群众收入,村里采取“公司+支部+群众”模式,将1200亩土地流转引入林芝银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村集体累计增收19万元,群众累计增收72万元。同时,村里引进种植车厘子树2000余棵,预计2020年产量达到6000斤,群众可增收30万元。

  2018年底,西藏25个贫困县(区)在完成考核验收后宣布退出贫困县(区),其中就有米林县。包括贡桑家在内的29名贫困村民在这一年全部脱贫摘帽。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万多元。

  村民白玛丁真家曾是贫困户,刚搬迁时,他对于自身的发展并不着急。“我们是搬迁户,觉得政府会管我们。”他说,“后来,看见别人跑运输、搞旅游风生水起,我再也坐不住了。”如今,白玛丁真家住进了两层新楼,开了家庭旅馆,还将装载机、挖掘机外包,年收入20余万元。

  “说来说去,还是要靠自己。”珠扎说,如今村民自我发展动力越来越足,都积极寻找致富门路。

  受益于精准扶贫、小康村建设等政策,全村群众都翻新或新建了住房,实现了自来水入户、人畜分离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加有信心。”次旺平措说。

  2019年,米林县持续推进脱贫巩固提升工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现代休闲农业等产业,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截至2019年底,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9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7843.63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49%和57.75%。

  作为一个藏族、珞巴族、门巴族杂居的小康村,各民族团结帮扶、守望相助,已成为西嘎门巴村村民的共识。

  从事藏纸制作近20年的多登,多年前随妻子来到西嘎门巴村。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藏纸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了集藏纸、藏香生产和旅游参观体验为一体的产业链,30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没有团结什么都没有,有了团结就有了合力。”珠扎说,在动员群众流转土地、发展庭院经济和文化旅游时,村民们都积极配合,相互帮忙。

  藏族姑娘卓玛在林芝打工时,认识了憨厚的门巴汉子贡桑,嫁到了西嘎门巴村。村民用自己的方式祝福这对新人,盖新房时大家都来帮忙,还带着卓玛上山采挖松茸、药材等。“我们一起采挖虫草、松茸,大家卖土特产时在摊位上相互帮忙。乡里乡亲,相互帮扶,共同致富。”村民白玛次吉说。

  西嘎门巴村的农牧民群众,靠着自己的双手扎根雅鲁藏布江畔,从昔日的搬迁者成了今天的致富者。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