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天路”:用影像讲述甘孜“路”故事
来源:中国民族报 伊凡 发布日期:2020-07-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雪域天路——从交通看甘孜州建州70年的变化”摄影展专设 “70年70人·英雄劳模墙”专题,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郭昌平摄

  雅康高速公路的开通,结束了甘孜州州府所在地康定市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胡廷辉摄

  6月23日,“雪域天路——从交通看甘孜州建州70年的变化”摄影展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康定市开展。

  作为庆祝甘孜州建州70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之一,此次摄影展从上万张征集照片中精选出200余张珍贵照片,通过 “路在脚上”“路在手上”“路在心中”“路在当代”“路在未来”5个单元,向观众讲述70年来甘孜交通的发展变化。

  ■ 200余张照片,从“行路难”到“天路通”

  “对于甘孜州来说,交通是反映其发展成就的最好窗口。希望这次摄影展能让观众从道路的变化中感受甘孜70年的艰辛奋斗历程,体会背后所蕴含的团结力量、成功喜悦和前进速度。” 甘孜州摄影家协会主席、此次摄影展策展人郭昌平表示。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活着藏、汉、彝、羌等25个民族。1950年11月,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55年改称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

  自古以来,层峦叠嶂的高山峡谷,纵横交错的山脉河流,孕育了甘孜州质朴的民风,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却也阻挡了康巴儿女走出大山的步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诗人李白发出的感叹;“踏上康巴路,慨叹行路难”,则是甘孜人民的内心独白。

  为展示甘孜人民曾经的“行路难”,展览的第一单元“路在脚上”特意选择了庄学本、孙明经两位纪实摄影大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的茶马古道情景。透过两位摄影大家的作品,观众能够遥想盘亘在崇山峻岭间的“川藏茶马古道”上,曾经的商人、马帮逶迤而行的场景。

  “茶马古道上依靠人力畜力运输的时代,基本上能够反映甘孜建州前的交通状况。”对于70年前甘孜地区人们的出行,郭昌平这样形容,“还完全处于一种原始状态。路在哪里?路在脚上。”

  斗转星移,70年后,茶马古道上的茶包客已然远去,甘孜大地上的交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行路难”变成了“天路通”。

  摄影展上,一张题为《雀儿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车》的照片,记录了甘孜各族儿女在隧道前载歌载舞的情景。

  “翻越雀儿山,犹过鬼门关”,这是甘孜州家喻户晓的一句话。雀儿山位于甘孜州德格县境内,藏语意为“山鹰飞不过的山峰”。要想从德格前往成都,所有过往车辆必须翻越主峰海拔6168米、垭口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2017年9月26日,随着雀儿山隧道的建成通车,过往车辆只需10多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

  在摄影展的第四单元“路在当代”,一幅幅作品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州交通建设取得的历史性跨越,记录下甘孜州交通建设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个高光时刻。

  “‘世界第一高’雀儿山特长公路隧道、‘西南第一长’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四川第一大’泸定大渡河大桥建设,这些都是刷新世界纪录的‘超级工程’。” 甘孜州交通局宣教科工作人员泽基志玛感慨道。

  速度和里程,改变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如今,甘孜州已拥有三座机场(格萨尔机场、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一条高速路线(雅康高速)、多条公路干线,以及不计其数的乡道、村道,密织成网,四通八达。

  “甘孜州的交通发展和寻常百姓的新生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画面能让观众倍感振奋。”甘孜州文联主席格绒追美表示。

  ■ 70年70人,从“两路”精神到“雀儿山精神”

  “对于甘孜人来说,‘路’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交通本身,它还传唱了一曲英雄壮歌,讲述了一段团结佳话。”格绒追美说。

  上世纪50年代初,伴随着开山修路的锤击之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实现了连通西藏和祖国内地的雄伟壮举。1954年川藏公路全线通车,3000名英烈捐躯高原,将鲜血和生命融进了这条生命大通道,书写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不朽传奇。

  从当年修建川藏公路的人民解放军,再到后来养护公路、保障畅通的甘孜交通人,众多英雄和参与者值得缅怀和致敬。为了给他们留下一份珍贵的影像,甘孜州交通运输局退休干部、此次摄影展“70年70人·英雄劳模墙”专题的主要拍摄者胡廷辉花了近3年的时间,去全国各地寻找英雄,搜集、拍摄照片。

  筑路战士张福林,就是“英雄劳模墙”上的一员。1951年冬天,为了跨越雀儿山,无数筑路战士一寸一寸地在冻土中掘进,在降雪的高山上奋力凿出一条公路,张福林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当时在小炮班负责爆破作业,摸索出了一套在冰雪中更高效地爆破岩石的方法。但不幸的是,12月10日,张福林在检查岩壁时被一块落石砸中,再也没有醒来。那天,他刚刚过完25岁生日。

  在那个寒冷的冬季,共有300余名战士牺牲在雀儿山上。

  多年后,英雄流过血、拼过命的地方,成为甘孜州公路管理局德格分局雀儿山五道班的驻地。为保障川藏公路的畅通,一代代养护职工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驻扎在这里。在这个优秀的集体中,产生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以及省、部级劳模和先进10余名,凝聚起甘孜交通人的“雀儿山精神”。

  从“两路”精神到“雀儿山精神”,赓续血脉,初心如磐。

  “英雄劳模墙”上,雀儿山五道班第16任藏族班长、全国劳动模范陈德华庄重承诺:“雀儿山隧道不打通,我就不下山!”雀儿山五道班第17任也是最后一任班长、全国国防动员先进个人曾双全,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修理推土机……

  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后,雀儿山段不再管养,原雀儿山道班的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并调整到其他分局继续从事公路养护工作。

  “雀儿山道班虽已不复存在,但‘雀儿山精神’在每个甘孜公路人身上传承。”作为一名交通战线的“老兵”,胡廷辉说,“我想通过镜头,缅怀那些为修建、养护川藏公路奉献生命的先烈们,也致敬像陈德华这样为连接藏汉人民桥梁而甘于清苦、无私奉献的当代英雄们!”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