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的恩施经验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李忠斌 陶昌银 文晓国 发布日期:2020-07-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沙道沟镇松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扶贫车间”里,就业群众在折叠制作好的服装。王俊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底,全州8个县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109万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恩施州聚焦精准综合施策,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2019年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3%,今年4月实现全面脱贫。恩施州的实践,为民族地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益借鉴。笔者通过深入调研,总结了恩施州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并针对巩固脱贫成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恩施州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切实夯实脱贫基础。《恩施州2018年脱贫攻坚作战方案》明确,推进干部力量下沉、精准识别佐证、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安排、惠民政策落实、群众工作深入“八个到村到户”,下足绣花功夫,着力补短板、固底板。《恩施州2019年脱贫攻坚作战方案》明确了“六个清零”“六个全覆盖”工作目标和要求,实现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涉贫信访问题、补短板项目建设、集体经济空壳村、各类问题整改“清零”和产业就业、惠民政策、走访贫困、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引领、基层党建提升“全覆盖”,推进宣恩、来凤、鹤峰3个已脱贫县巩固提升,实现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咸丰5个县市脱贫摘帽目标。《关于抓紧开展摸排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通知》要求在全州开展十看村、十看户“双十看”活动,深入摸排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统筹解决农户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产业就业、人居环境、政策保障等需求,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

  稳定提高脱贫质量。一是建立“121+X”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由一个龙头企业带领两个专业合作社,引领一个产业发展,带动休闲观光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物流运输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州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675万亩,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24元,其中68.3%来自产业收入。二是培植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产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带贫减贫。截至目前,全州729个重点贫困村已经建立和引进产业合作社1257个,建立了729个金融互助合作社(站),对接了602家龙头企业,联结贫困户5.4万余户,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500元。三是推进就业扶贫。采取长短结合、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训直接补贴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确保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切实提升就业脱贫能力。

  用足用活脱贫政策。一是用足用活基础设施政策。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显著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在稳定实现全州所有农户饮水安全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大管网覆盖。二是用足用活健康扶贫政策。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的“四位一体”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贫困人口在州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依托城乡居民医保结算信息系统,农村贫困人口在州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全部实现“一站式”“一票制”结算,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三是用足用活兜底政策。出台《恩施州精准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织密编牢兜底保障“安全网”,不仅解决整户家庭困难兜底问题,还针对家庭中有重疾、重残等特殊个体的情况,将其纳入“低保人”予以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加强脱贫人才支撑。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引领群众职能,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压实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主体责任,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加强考核和指导,对不胜任的及时调整。二是组建村“尖刀班”。在所有行政村(社区)组建由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和乡镇包村干部组成的“尖刀班”,实现“一组一干、一村一个尖刀班”,实行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具体负责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三是成立乡镇前线指挥部。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其他包乡(镇)县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任副指挥长,集中精力在乡镇坐镇指挥、进村入户督促检查指导,赋予乡镇前线指挥部脱贫项目实施最终决定权,有效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相关问题。

  完善社会扶贫机制。一是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2016年10月,恩施州被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范畴,并由浙江省杭州市结对帮扶。截至目前,杭州市到位财政帮扶资金共6.3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17个,动员社会各界为恩施州捐款捐物近7000万元,惠及恩施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万余人,带动脱贫近7万人。二是五级机关单位结对包保。全州共有6家中直单位、26家省直单位、11家省内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全州8个贫困县开展“联县驻村”帮扶,帮扶行动持续深入。151家州直单位驻村帮扶全州173个贫困村,各县市统筹安排县市直单位、乡镇直单位结对帮扶到村,实现全州贫困村、非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三是广泛发动社会扶贫,凝聚社会合力解决个体贫困问题。策划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对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弘扬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社会正能量。

  巩固脱贫成果的对策建议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恩施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明晰一个理念。按照国家战略部署,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以后,要坚持乡村振兴带动区域发展、区域发展促进带贫减贫理念,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实现乡村振兴,又通过区域规划、项目引领等,更好带动扶贫减贫,切实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完善一套机制。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长期过程,既要通过大规划、大项目、大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扶贫后劲,也要关注相对贫困问题。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按照体制机制带动解决整体贫困、个性服务政策解决相对贫困的思路,因户制宜,细化扶贫措施到户到人。

  健全一套体制。要实现乡村振兴与解决相对贫困有机结合,从行业部门职能职责区分、基层乡村机构设置、人才队伍配置等方面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加强乡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落实力。

  稳定一套政策。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完善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政策措施,更加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制度衔接,注重农村扶贫政策与兜底政策的衔接。

  增强一套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路、水、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加强乡村文化场所、公共厕所、路灯、绿化等公共服务建设及公共设施管理养护,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以乡风文明建设提振农村群众精气神,让乡村能够“引得来人、留得住人”。

  (作者单位:李忠斌、文晓国,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陶昌银,恩施州扶贫开发办。)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