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来源:新华网 记者 王姗 发布日期:2020-07-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这里看书,既闻得到书香,也看得见乡愁。”这是安宁市民对“乡愁书院”的普遍好评。经过3年发展,目前,安宁市已有8个街道建起了“乡愁书院”,面向市民开放服务,成为当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实施文化惠民的重要途径。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昆明自2018年5月成功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全力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等方面下功夫。在创建工作中,推出了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逐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活动内容丰富、服务供给均等、服务保障措施得力的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先进地区,达到了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和效果。

  精准供给

  首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

  对于昆明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言,2012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当年1月,昆明针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工作,通过建立规范、可操作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加大资金保障、整合项目资源、实行督查考核,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从政策措施、服务项目、投入资金、服务队伍、监管考核5个方面,对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系统分类“打包”,做到“有设施、有内容、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制、有考核”,实现了有限的文化资源服务价值最大化和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随后,昆明市首创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批示支持,并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

  数据显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的全市人均公共文化事业经费从2012年的6元提升至2020年的20元,年均增幅达17.65%。目前,昆明市实现了市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建有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市139个乡镇(街道)、1676个行政村(社区)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形成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保证了群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将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近年来,在创建示范区工作的推动下,昆明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再次升级,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探索推广第三方评价、社会参与的绩效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擦亮品牌

  让群众共享文化惠民成果

  昆明民族团结大舞台、春城少儿艺术节、春城广场舞大赛、全民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从2014年创办至今,由市文化和旅游局打造的昆明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春城文化节,全年活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春城老百姓的文化“必备品”。

  春城文化节始终坚持以“我们的节日、百姓的舞台”为宗旨,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办节机制。全市形成了“每月一精品、每县一品牌、每乡一特色、每村一亮点”的365天全覆盖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制度化的群众文化供给模式,有力推动了全市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如今,春城文化节汇聚了一大批昆明市优秀艺术家和专业、业余艺术团队,逐渐深入市民生活,辐射全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文化的力量,推动昆明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并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同时,昆明各县(市)区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总框架下,不断丰富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践路径。“图文总馆+乡镇分馆+社区(村)服务点”实现了文化资源扁平覆盖,涌现出了五华区“有声图书馆”,安宁市“流动书包、乡愁书院”,嵩明县“社区流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新招牌”。此外,昆明市还在县(市)区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性沟通协商组织——社区文化沟通协会,着力解决政府和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了过去由“政府提供,百姓接受”的传统“办”文化模式,向“百姓需求,政府满足”的“管”文化模式转变。

  文旅融合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青石板、一颗印、走马转角楼……位于闹市区的昆明老街,由于保存着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成为昆明旅游的网红“打卡街”。

  2019年,昆明市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对位于昆明老街片区的“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在原来只提供单一旅游资讯和投诉服务的基础上,扩容增加服务内容,打造了一个集公共阅读、群众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

  该中心开设了游客驿站、文创空间、悦读小屋、文化茶吧四大聚合空间,免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智慧旅游体验和“昆明老街城市漫游”志愿讲解服务,以及文化创意展示及各类互动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技艺培训、户外旅游主题阅读、各类精品文艺展演等公共文化旅游服务,积极探索了昆明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官渡区文化馆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融合试点单位”,宜良县耿家营彝族苗族乡综合文化站、安宁市青龙街道赵家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西山区融创文旅城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省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融合试点单位”……通过示范区创建工作,昆明市涌现出了一批先进试点单位,全力提升了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下一步,昆明市将进一步推行“历史文化+旅游”“传统技艺+旅游”“农业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旅游”“饮食文化+旅游”等多领域文旅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推进以“翠湖片区博物馆群落”为代表的博物馆业建设发展和传统街区与老建筑保护工作,并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在昆明市大力推广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宜良县“马蹄湾”网红村、高新区“秋木梨花节”等为代表的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助推昆明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发展,走出具有昆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之路。()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