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深度贫困”堡垒,需以“转变”求精准
来源:河北新闻网 周银 发布日期:2020-08-0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地处秦岭大巴山深处的旬阳县,是陕西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地少山多,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村庄空心化严重等因素,传统捐款捐物的扶贫方式很难彻底解决这里的贫困问题。2016年,融入了更多平台、科技方面元素,后,“后扶贫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新脱贫户的不稳定性和脱贫户迷茫性的“后扶贫时代”,要清醒地认识到完成脱贫攻坚的紧迫性、艰巨性,再接再厉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力以赴攻下“深度贫困堡垒”。

  转变帮扶思路,坚持精准扶贫。越是到决战脱贫关键时刻,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宁夏特困户马天志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既脱了贫又成为“致富带头人”,由此可见,扶贫在“准”字上下功夫。从各地实践来看,在摸准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显著。因此,精准识别致贫原因,因人因户施策。如果是缺乏技术、本领的贫困群众,要通过农民夜校、集中培训等方式,加大扶智力度;如果是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贫困群众,要通过评先进、树典型等加大扶志力度,帮助树立人生目标,增强脱贫自信心。

  转变扶贫方式,增强“造血功能”。发展产业是转变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当前,某些地方就业不稳定、产业基础薄弱、“返贫”风险大,本质上来讲,还是因为缺乏“造血”功能,扶贫扶贫没有扶在根上。要让脱贫脚步走得稳,就必须变“人工输血”为“自我造血”。要统筹做好政策、资金等方面工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自主脱贫意识,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路径吸纳贫困户,不断激发贫困内生动力。此外,对于基础设施滞后的地方,先要消除惠民硬件“掣肘”;对于人才不足的地方,要注重引才回流工作。

  转变帮扶机制,实现脱贫成效可持续。“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因此,要标本兼治,突破脱贫“瓶颈”;探索建立“结对帮扶”的激励机制,有效防止返贫;要加强产业带动帮扶,比如阜新市新邱区通过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把驴肉养殖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为建档立卡户提供优质驴源,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加强作风建设,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坚决抵制“数字脱贫”“表格脱贫”等,以确保攻坚之战取得明显成效。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