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2日,2025年“边疆特产销全国”活动在辽宁省丹东市举办,以“线上推介+线下展示”的形式共同呈现边疆地区的独特魅力与丰饶物产,边境省(区)200余家企业参展。
边疆特产销全国活动由边境省(区)共同倡议,自2024年开始举办,旨在支持相关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利用边疆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加强多领域、多层次的沟通与合作,促进边疆特产走向全国,探索形成了促进边疆特产销全国的可行路径,推动了边疆地区与全国各地的交流与融合。
首先是技术赋能,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边疆特产走向全国的核心挑战在于地理距离与物流成本,物流提速对农产品流通具有颠覆性作用。新疆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通过冷链物流实现“三天达全国”;西藏林芝的苹果借助交通网络,突破了高原限制。电商平台的崛起则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新疆墨玉县通过“电商+产业+农户”模式,将核桃、红枣等产品销往全国,年销售额超3万吨,带动千余户农民家庭增收。西藏首届直播电商大赛创下千万销售额,直播电商成为“藏品出藏”的强大引擎。
其次是文化赋能,推动从产品到品牌的升级。边疆特产的竞争力不仅在于其品质,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基因。新疆克州乌恰县托云牧场的柯尔克孜族刺绣合作社,将古老非遗技艺融入现代家居布艺、女性服装等设计,年收入达30万元,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捧镇勐润村,以“南润河之约”赶摆品牌为核心,推出中老美食节、芒果节等活动,将民族竹编、傣装制作等手工艺与旅游结合,构建“日游山水、夜赏星河”的全时文旅生态,带动民宿入住率达95%,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2024年首届边疆特产销全国活动的展销会上,非遗文创与民族手工艺品通过试吃试用、文化体验区等互动形式,拉近消费者与边疆文化的距离,形成“情感消费”黏性,促进了消费额增长。
再次是政企协同,促进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的共振。边疆特产销全国的背后,是政府与企业的深度协作。2024年首届边疆特产销全国活动由黑龙江省民宗委牵头,联合京东集团开设线上专区,推动18个边境县特产馆落地,形成“展示—体验—销售”全链条。今年“边疆特产销全国·丹东站”活动由多部门联合主办,通过产销共同体倡议整合资源。山东援疆的“鲁疆铁路班列”与浙江的“电商翅膀计划”,通过冷链物流与线上平台搭建,累计销售新疆农产品超220亿元。
从“藏在深闺”到“走向全国”,边疆特产销全国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的载体。多场“边疆特产销全国”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助力边疆地区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也促进了边疆地区内地交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