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斗鸡”表演—— 观舞蹈《斗》
来源:中国民族报 林荣珍 发布日期:2020-09-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舞蹈《斗》剧照 。 黄凯迪摄

  斗鸡游戏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也是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方式。中央民族大学现代舞青年教师肖继元以苗族传统活动斗鸡为素材,创作了苗族舞蹈《斗》。

  作为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展演作品,舞蹈《斗》将传统舞蹈与现代编创思维进行“无缝对接”,既保留民族特色又对其进行全新改良,作品因此具有传统舞蹈在当代重塑与激活的意味。该作品最大的看点是一位穿戴苗族传统服饰的表演者,通过击鼓和苗语哼唱为舞蹈伴奏,给人以原生态的视觉与听觉冲击,而现场不时传出的喝彩声和笑声,更让观众仿佛置身苗家山寨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斗鸡表演。

  舞蹈《斗》的主题是两鸡相斗,这也是作品最精彩的部分:伴随着疾风骤雨般的鼓点,一黑一红两只雄鸡立冠振翅,迎来了激烈的战斗。它们时而鸣叫示威,时而腾挪跳跃,时而你追我赶,时而又怒目对峙……两只雄鸡斗得难解难分,最终在主人扬刀威喝下才结束了战斗。整部作品情节紧凑,场景诙谐,独到的编创、新颖的形式以及演员精湛的表演,瞬间把观众从紧张、喧嚣的都市带到悠然、闲适的苗家山寨。鸡、鼓、人三者构成了一幅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乡居图,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别样感受。

  舞蹈《斗》中有3位演员,其中,一位是击鼓的女子,另外两位则是一红一黑两只雄鸡的扮演者。在舞蹈中,女子既承担打鼓伴奏的角色,同时又作为鸡的主人参与表演,甚至推动了斗鸡表演的进程。舞蹈中,人、鸡、鼓之间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紧密交织的关系。首先,舞蹈中两只“鸡”的争斗是事件的主体,编导围绕着“斗”进行了大量的对抗性动作编排。其次,击鼓人串起了整支舞蹈,斗鸡在她的鼓点声中开始,并在她的鼓点下酣战,最后又在她的扬刀威喝下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部作品中,木鼓始终立于舞台中央,击鼓人与斗鸡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木鼓而展开,木鼓在舞蹈中既是伴奏乐器又是民族精神的文化象征,使作品有了更高的立意。人、鸡、鼓在舞蹈中交织在一起,观众的视线也在人、鸡、鼓中不断切换,在散点与焦点相互交织的观感中产生别样的审美体验。

  苗族传统的斗鸡舞是一边吹奏芦笙一边起舞,动作规律性较强,对抗性与情节性较弱。《斗》的编导肖继元是现代舞出身,他运用了现代舞更加自由的编创思维对传统芦笙斗鸡舞进行解构,提取最核心的“斗”的主题去重塑斗鸡舞。舞者将斗鸡勇猛好斗的性格和矫健敏捷的身姿把握得十分到位,既学其形又取其神,舞蹈语言则更加充满戏剧性张力。

  同时,该作品运用了现代舞“陌生化理念”的编创手法,对苗族传统舞蹈动律有所改变,如苗族舞蹈中典型的甩手、跳转以及腹部收放的动律等的运用,使得《斗》的舞蹈语言给人既有“陌生化”的体验,又有“似曾相识”的观感。此外,舞蹈《斗》中的场景化描绘、当代化的审美取向以及生活化的情感流露,使其又具备了当代舞的特质。

  当代舞蹈创作早已走上了融合发展之路,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也在一代又一代编创者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舞蹈《斗》中,观众能够体悟到苗族人民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性格以及面对困难坚韧不拔、勇于战“斗”的精神,这也是作品的内核所在。而在编创手法上,《斗》以现代的眼光回望传统,再用现代的方式呈现传统,一脚踩在传统的土壤中,一脚踏入现代意识里。如何使传统与现代进行更好的融合,创作出观众喜爱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是当代舞蹈编导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奋斗的课题。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