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防止返贫的思考及建议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李忠斌 发布日期:2020-09-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将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中华民族将迈向新的发展征程,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高度重视和预防返贫现象的发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自然条件脆弱等原因,存在一定返贫风险。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短板及可能致贫的薄弱点,继续实施攻坚战略,从县、村、户等层面分类施策,进一步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建立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防止县返贫

  抓好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根基。民族地区贫困县大多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农牧产品深加工不够,农牧业附加值不高,二三产业发展滞后。要转变思路,依托本地的特色优势资源,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明显、能带动劳动力深度参与的产业,走高质量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一业兴、百业旺。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挖掘好民族文化这一优势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对接新时期新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有地域特色的比较优势产业,如中药材种植、中成药加工、民族医药产品研发与推广等,以及具有区域唯一性的农特产品生产与加工等。

  争取建设一批产业发展工程和民生工程。一方面起到补短板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吸纳本地人口就近就业。

  加快新基建步伐,打牢数字经济基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让民族地区贫困县的产业发展驶入数字经济快车道,提高竞争力。

  继续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民族地区贫困县财政积累能力有限,自我发展动能不足。因此,即使现有贫困县完成摘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也不能减。要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贫困县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防止村返贫

  盘活村级集体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进一步发挥好村级集体经济的优势,盘活利用好现有资源,夯实防返贫的基础。

  发展村级实业。可采取村企合作、村村合作、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利用村级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发展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市场的产业实体。吸纳脱贫户以资源入股或投入劳动力等方式获得资产性和工资性收入,既让分散的农户实现资源变现,又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渠道。

  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注脱贫户收支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带领他们发展产业,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保证脱贫户获得稳定持久的收入。

  防止脱贫户返贫

  稳定和扩大脱贫户就业。要进一步拓宽脱贫户就业增收渠道。可通过技术培训向外转移一批劳动力就业,通过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增岗扩岗吸纳一批劳动力就业,通过大户示范带动一批劳动力创业就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一批劳动力就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促进脱贫户就业专项基金”,对所有渠道就业者及相关企业给予奖励,激发脱贫人口就业积极性。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强化技能培训,提升素质。摆脱贫困,最长远的是要解决能力不足、意识不够、内生动力缺乏的问题。要重视脱贫人口的再培训,可采取以村为单位的培训、以职业院校为主体的培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训、院校专家入村入户培训等形式,让每一名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对接就业和产业需求。同时,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拓展思想教育方式,从根上解决精神贫困,激发脱贫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干部帮扶向纵深拓展。巩固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在金融支持、创业就业等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把好的政策落到实处,让脱贫人口看得见、用得着。干部帮扶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帮助摘帽村、脱贫户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起以效果为标准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把好干部用在“刀刃”上,巩固脱贫成果。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