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意识的代际传递依靠校园
来源:光明日报 杨三喜 发布日期:2020-09-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据媒体报道,9月1日,江西婺源一位女副校长当着学生的面,把孩子们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视频中显示,这位副校长端起学生的餐盘,将剩饭吃完,而学生们则站成一排在一旁观看。

  这一举动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位副校长言传身教,对于引导孩子们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意义重大。也有人认为,出发点虽好,但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大可不必,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吃剩菜剩饭更不宜鼓励。

  这位副校长的做法也许只是当时情境下的一个选择,目的在于以这样一个特殊之举,冲击孩子们的心灵,在他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教育引导效果。

  其实,与其争议这种引导方式合不合适,不如关注如何在校园内营造节约粮食的氛围,如何培养广大青少年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一个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基本解决了十多亿人的温饱问题,从80后、90后开始,基本就没有太多关于饥饿的记忆,而对于00后、10后来说,象征粮食紧缺的粮票更是遥远的过去。

  告别了饥饿感,但是节约的意识和习惯不能丢。社会再进步、物质再丰富,这种意识和习惯都应该代代传递。不仅因为粮食生产的不易,不仅因为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也是因为节约是一种美德,在节约粮食的过程中能够帮助青少年理解生活,培养品质。

  校园是培养青少年节约粮食、珍惜粮食的主阵地,因为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度过,家庭用餐反倒没有学校用餐多。同时也因为,校园浪费情况也较为严重,一点都不能忽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小学群体同样是餐饮食物浪费的主要人群。

  引导青少年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传承节约精神,不仅要在课堂上,更应该在食堂内、在餐桌上;不仅要有言传,更要求教职员工为广大青少年带头示范,为他们做好榜样。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我,一边要求孩子节约粮食、珍惜粮食,一边自己铺张浪费,教育的作用必然要大打折扣。

  校园内节约习惯的培养、节约意识的传承,还应该通过改进食堂伙食、改善运营等方式引导。比如近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食堂推出的“一毛钱米饭”,学生们可以根据需要花一毛钱购买一碟50克的米饭。又如,清华创业团队设计了一个“光盘+打卡”的办法,以年轻人喜欢的“打卡”方式,激励“光盘行动”,用餐后对餐盘拍照,经由人工智能识别为“光盘”后可打卡,并可用积分换取奖品或给公益项目捐款。

  这类循循善诱的办法不是浮于表面,而是能够真正转化为青少年的行动力,塑造青少年节约意识。当然,这些创意和做法的背后,也是对校园食堂精细化管理等能力的一种考验。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