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骏马奖”获奖作品赏读]书写一条大河的传奇史      —— 读李达伟散文集《大河》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荣昌 发布日期:2020-10-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李达伟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潞江坝,一块让我产生各种遐想的土地,我的想象力被这个世界不断扩充延伸着。我的想象无限接近了眼前的群山,眼前的河流。在一个想象力异常喷薄旺盛的地域,童话在那些民间的口头产生。因青山、绿水、田畴、村寨、树木、大河,产生了各种童话。我在那个世界里拾掇着各种各样的童话。

  ——选自李达伟散文集《大河》

  雄浑的怒江流经云南保山潞江坝时,被当地人称之为潞江。潞江两岸是高黎贡山和怒山,山河之间形成了盆地,居住着众多民族,隐藏着丰富的生命情态。白族青年作家李达伟曾长年行走于这片山水间,以行吟者的姿态深入山川河流,去触摸山河大地的每一寸肌肤,拾掇起那些被遗落的文明碎片,进而把这条大河的传奇史集结为散文集《大河》。

  李达伟走村串寨,与各族群众交流,意在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寻找悠久的历史文化源头,捋清民族发展的脉络。在傣族村寨,他见到了举世闻名的贝叶经,这种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书写了傣族人民独特的文化生活,记载了他们在漫长岁月中的心路历程。从傣族人民对贝叶经的珍视中,李达伟看到了生活是文化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滇西高原的山寨,纵是物质相对贫困,也依然有文化艺术腾飞的舞台:数不胜数的民间故事,亦真亦幻的神奇传说,随物赋形的民间歌谣,老少皆宜的乡村舞蹈,显示了人们艺术追求的自觉。每一种民俗背后都有其鲜明的伦理指向,乡间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都强调人伦秩序,对年轻一代遵守伦理孝道、恪守做人准则有着强烈的教育意味,这也是艺术能够代代相传且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所在。置身于民间歌舞的现场,李达伟深为这些自由奔放的生命活力而感动。

  潞江滋润了绵长的河谷之地,这里气候温润,物产丰裕,树木葱茏,富有生机。人们感恩于上天的赐予,视自然万物为生命依傍,在历史的沿袭中逐渐形成了膜拜自然的观念。李达伟看到,在当地,当一棵古树被意外砍伐,人们内心会激起长久的惊悸。古树被伐,意味着生态链条被破坏,远古流传下来的伦理观念面临危机。这种对树木的崇拜与敬畏,核心是人性深处对于善良的渴求与坚守,李达伟为之心生敬意。同时,李达伟也为民间的力量感到振奋,如“双虹桥”的建造,体现了两岸人民与自然抗争的勇气与智慧,是人定胜天这一信念的物质承载。

  李达伟一直生活在边陲小镇,《大河》体现了他对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潞江两岸以及它的众多支流所到之处,显现了人类驳杂的生命景观,每个生命都值得重视。无数个夜晚,李达伟与当地民众谈天说地,理想主义成为共同的话题。酒馆老板的孩子视周围喧嚣于无物,坦然安静地做着作业,这场景让他顿感信念的力量。天地群山河流、星辰草木虫兽皆有灵魂,生命在葳蕤勃发中常见奇迹。李达伟习惯于观察小动物生活的轨迹,通过他们有趣的行迹,透视世界万物运行的规律。同时,在与大自然的对晤中,李达伟也看到了人类的卑微,于是不自觉地反观自身,思考人类生存中遭遇的诸多待解之难题:如环境恶化、教育失衡、病痛来袭等所引发的现实困境,对此有一种切身的痛感。

  文学注定是孤独者的事业,书写这条大河的传奇史,需要经日持久的观察与沉思。为此,李达伟常常独自面壁沉思,思索精神的碎片;或钻研中外文学经典,抚慰尘世的忧伤,享受孤独带来的精神畅游。他拒绝涌入喧闹的人潮,在卓然不群中品读自然这本大书,阅读自然之秘语,从中澡雪精神,获取真知。因此,《大河》的写作是面向大地的低语,体现了作家破译世界密码的努力。

  一名优秀的作家,往往在有限的几篇作品中就能表现出独特的写作风格。李达伟的散文书写呈现出追求深刻维度的自觉,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时见哲思涌现。那些平凡的瞬间和在常人看来土得掉渣的场景,经由他独具只眼的观察和叙述,凸显了生活的哲理。文学的功能之一便是呈现那些被日常生活遮蔽的意义,《大河》的写作可视为作者对世界去蔽的努力。在对潞江两岸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探访中,他沉入生活,以冷静的眼光、客观的笔触描摹生活的原生状态,还原其本来面貌。《大河》的主题尽管不乏沉重,但创作状态却是自由的,作者保持着思想者的睿智,发出的诘问尖锐有力,产生的疼痛感人所共知,激起的情绪感人肺腑。这种面向哲学维度的玄思和雄辩的才能,使其个体在充满疼痛的体验与言说中,实现了“肉身在与地域之间完成了芜杂的思想共振”。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