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绿色金融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民族报 □ 葛红玲 黄明珠 发布日期:2020-11-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发展绿色金融。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绿色金融契合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升级要求和经济转型方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民族地区应该提高对发展绿色金融重要性的认识,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强化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

  绿色金融支持产业领域选择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绿色金融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等实际,遵循国家战略原则、优势产业原则、朝阳产业原则、节能环保原则,一方面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具体到产业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

  支持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既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民族地区地域广阔、生态类型多样、绿色资源禀赋良好,具备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资源和产业基础。可依托草原、森林和动植物资源,立足其食用、药用、保健价值,发展保健食品、药品等绿色产业。依托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发挥其绿色天然的优势,发展生物医疗产业。依托山水秀美、气候宜人的自然条件,完善吃住行娱购等基础设施,发展康养产业等。

  支持发展绿色旅游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效整合各种旅游要素和资源,依托草原、森林、沙漠等特色自然资源,以及民俗、人文历史等文化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业提档升级,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开发绿色能源,建设绿色能源基地。一方面,借助绿色金融拓展能源消费渠道,加强区域智能微电网和外送通道建设,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加快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能源企业利用荒漠、戈壁等投资建设大型风电、光热发电等项目,并加大绿色能源研发支持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支持改造资源型产业,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应推进化工、冶金等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能效率。建立国家级研发平台,引导传统资源行业绿色发展。发展循环型工业,构建可循环的产业体系,鼓励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能源、水资源、废物的有效、循环和交换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

  绿色金融机构建设和产品选择

  强化绿色金融主体建设。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倾斜优势,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立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信贷制度,明确绿色信贷支持的产业方向、重点领域,实行差异化、动态的授信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制度优势,规范市场运作机制,构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项目投融资新模式;搭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优化资金投入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商业性金融的主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商业银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产品和服务、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大绿色信贷供给,适当降低信贷利率,对绿色产业领域给予支持,促进绿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满足绿色项目发展的融资需求;鼓励绿色保险与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债券等金融产品同步发展,防范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借力金融科技。借助大数据,准确识别绿色项目,提高项目投融资效率;推动区块链技术运用,确保资金流向绿色领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投资绿色金融产品,提高绿色金融市场运作效率。

  绿色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推进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有效对接。一方面,鼓励绿色基金类产品研发,为资源行业的深度改造蓄能。可以由政府倡议,基金管理公司发起成立旨在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优化环境的绿色基金专项产品,以绿色基金聚集民间资本。另一方面,发挥行政力量,主动搭建绿色产业发展平台,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交流,推动绿色资金供给有效对接到绿色产业发展的需求端,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以产融为核心,开发特色金融产品。针对民族地区绿色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通过发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方式,引导资金从高消耗行业流向节能环保领域。证券监管部门可对有力推进节能减排、环保项目和生态工程的企业,在发行债券方面提供“绿色通道”,鼓励发行“绿色企业债券”或“绿色金融债券”,并支持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推动企业绿色化发展。具体来看,可以选择不同金融产品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供绿色金融支持,为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比如,用绿色债券支持传统村落改造、发展全域旅游等,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推动农产品规模化发展等。

  以绿色项目为载体,引导绿色资金精准投放。绿色项目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源头,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抓手。民族地区要始终以项目为“牛鼻子”推进绿色发展,以项目精准定向运作来带动产业整体水平提升。在绿色产业招商引资时,应立足地区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与项目结构,协调金融机构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体系,引导绿色资金投放更加精准有效,促进项目高效推进,打造企业绿色发展引擎。

  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夯实环境基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推动的“三位一体”宣传网络,提高社会对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的认知,引导公众进行绿色消费。要加强人才培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保护、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强化绿色金融团队建设。要实现环保信息公开共享,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等要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准确判断、科学决策。

  建立完善配套政策激励机制。财政政策层面,要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对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予以财政贴息、风险补助等,对绿色项目予以税收优惠或减免;出台绿色产业基金扶持政策,建立政府参与的绿色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绿色项目担保机制;主导设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绿色产业基金,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资绿色产业项目。信贷政策层面,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利用政策性资金支持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绿色环保项目,支持与环境、资源相关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和高科技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建立绿色产业信贷导向效果评估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

  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开发绿色节能贷、科技金融贷等绿色信贷产品,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由高能耗高污染向高科技低排放转型。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于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发行绿色证券,优化绿色企业首次公开募股审核程序,推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企业优先上市、直接融资,同时创新开发碳远期、碳期货等衍生绿色金融工具。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节能环保型企业发行用于支持绿色产业的绿色金融债券,为绿色产业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创新绿色保险品种,扩大绿色产业保险指数,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技术、低碳技术、无害化处理保险。

  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分类、分析及管理,实施针对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评估,监督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加大金融机构对非绿色产业项目的监测力度,提醒金融机构审慎介入风险隐患高的非绿色项目。运用大数据,帮助金融机构识别绿色金融客户的信用与能力,防范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监管标准,将监管覆盖到绿色金融产品开发、推广环节。  

  (作者葛红玲系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教授,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金融支持研究》负责人;黄明珠系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