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好兴边富民行动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闵言平 发布日期:2021-03-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额尔登毕力格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希拉穆仁镇的一位普通牧民。1999年他在镇上租了一个小院,办起了传统奶制品小作坊,随着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便注册成立了公司。20多年来,他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公司主打的绿色农业已成为当地农牧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谈起成功经验,额尔登毕力格说道:“没有党的兴边富民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党和政府鼓励我们农牧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让我充满干劲儿,我会继续带领嘎查农牧民勤劳致富。”在我国广阔的边境地区,还有很多像额尔登毕力格一样的老百姓,在党的兴边富民政策支持下迎来了日新月异的生活。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兴边富民行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这些重要指示,为进一步推动边境地区发展,促进祖国边防更加稳固,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从东北鸭绿江口至西南北部湾畔,我国陆地边界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2.2万多公里,其中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在这条线内,有9个省区的140个陆地边境县(市、区、旗),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8个边境团场。在这片197万平方公里的边境国土上,生活着2300多万各族人民,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一半,有3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同一民族毗邻而居。边境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展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窗口,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区和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屏障。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边境地区发展,在世纪之交作出重要决策,决定以振兴边疆、富裕边民为出发点,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这项重大系统工程。兴边富民行动自2000年正式实施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效果突出,各族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20多年来,这项行动得到了边境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边境地区仍然是我国发展相对滞后、面临困难最多的地区之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所在。加快边境地区发展、维护边境地区安宁,任务重要、责任重大。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边境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要求,着眼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任务目标,研究制定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21-2025),争取与国家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衔接,努力在保持政策措施稳定性、连续性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关部门编制的专项规划和有关省区编制的地方规划,应在资金、项目安排上向边境地区倾斜,形成推动边境地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边境地区发展要以新发展阶段为历史契机,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提升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文化旅游、新能源开发等特色产业。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推进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边沿江沿海通道等交通项目,加强边境地区沿边抵边公路建设。要立足区位优势,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探索跨境经济合作新模式,打造沿边开放高地,推动边境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边境地区团结稳定、繁荣发展凝心聚力。边境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近五分之一,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关键。边民是守土固边的重要力量,要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目标,把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上,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建设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示范带,因地制宜扶持边境一线产业发展,赋予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意义,着力建设繁荣和谐边境,实现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总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帮助边境地区突破发展条件和瓶颈的制约,实现跨越式发展,把边境各族群众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守边、固边、稳边、兴边,为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