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就业扶贫: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格桑卓玛 发布日期:2021-03-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造就业机会,是西藏摆脱贫困最富有针对性的措施之一。西藏在与全国同步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脱贫措施,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振兴产业带动就业就是其中有效的手段。各类教育培训可及性提高、就业转移稳定性提升,深刻地改变着西藏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有文化、有技能、有创造力的建设者队伍不断壮大。

  西藏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的主要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建立公费教育和学生资助机制,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在各级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失学儿童全部回到学校,实现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其中,“三包”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85年开始,西藏对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政策,对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实行同等标准的助学金制度和财政补助政策。目前,西藏义务教育阶段“三包”标准达到年生均3720元。特别是自2012年起,西藏实施学前至高中教育阶段(含中职教育)的15年公费教育政策,面向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等,大大改善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条件,提高了教育资源均等化水平。高校面向农牧区贫困家庭学生开展专项招生并实施“三免一补”政策,累计资助在校贫困大学生4.68万人次,“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已基本实现。

  持续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培训条件。扶贫先扶智,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西藏加大教育投入,资金重点倾向帮助困难学生、全面改善教学设施,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水平,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就业。在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札达县曲松乡教学点,教室里不仅安装了暖气,还有供氧设备。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配套建设也都是优先安排的。为了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西藏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实施差别化生活补助制度。2016年至2019年间,西藏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超7亿元,惠及近1.93万名乡村教师。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转移就业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西藏以农牧民群众为重点,做好转移就业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增加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的机会,这是脱贫、防止返贫的有效措施。2016年以来,西藏累计转移贫困人口就业18.64万人,开展培训15.51万人。西藏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摸索出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区内外职业教育优势互补等具有西藏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全区11所中职校都根据所在地市发展侧重点和学校办学定位,明确了自己的特色专业群。结合地方发展实际,西藏以初中、高中贫困毕业生为重点人群,建立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体系。面向农牧区、高寒边远地区定向免费培养医疗卫生、师范类人才,大大缓解了深度贫困地区文教卫专业人才匮乏的难题。

  教育对口支援整合优势资源,培养大量建设人才。1984年,针对西藏教育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的实际,国家作出在内地建西藏学校、办西藏班的决定。目前,全国有21个省(市)127所初中、高中及中职学校开办西藏班,196所高校在西藏招生,为西藏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西藏还充分利用援藏机制优势,引进内地优秀师资等教育资源,不仅学生们受益,西藏本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打造出一批高水平示范学校。通过对口支援,西藏建立起高等教育团队式帮扶、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基础教育组团式帮扶、教育部直属单位对口援助等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教育支援体系。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造更多稳定就业机会。西藏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使之成为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根植于贫困乡镇、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微企业在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后,通过产业、就业联动,在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西藏积极协调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关系、建设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关系,推动小产业起步增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西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984个,带动23.8万贫困人口脱贫。

  从西藏精准脱贫的实践来看,教育水平的提升、更多新领域就业机会的获得,逐步增强了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了贫困人口的内源式发展,使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这既是西藏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也将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