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 |“毛主席的嘱托,我一直刻在心里”
来源: 孙文振 发布日期:2021-05-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97岁高龄的傣族老人刀正昌,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胸前总是佩戴着党徽。退休30多年来,他始终践行着一名普通党员的职责和使命,经常到附近的机关、学校、村寨,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宣讲党和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关心关怀,教育引导各族同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刀正昌的家乡,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1950年国庆前夕,毛主席提议,要邀请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以增加他们对内地的了解。年仅30岁的刀正昌被选为勐马的少数民族代表,成为西南各民族代表团的一员。

    “毛主席给我们说,大西南少数民族多,你们各民族要团结起来,守护好祖国的边疆。”刀正昌说,“毛主席的嘱托,我一直刻在心里。”那次北京之行,成为刀正昌生命中最值得回忆的一段往事,更奠定了他一辈子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根基。

    得知记者要来,刀正昌早早地拿出了他一生的珍藏——一件蓝色的毛呢中山装,一个银质的半月形烟盒,一个制作精美的傣家手工挎包。望着这几件珍藏品,老人讲起了那段令人难忘的日子。

    1950年10月1日,数百位少数民族参观团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共同观看新中国成立一周年阅兵仪式。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坐在观礼台上的刀正昌心里一阵阵激动。每个受检阅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天安门前走过时,都会引起现场数十万名观礼人员的赞叹。这位来自西南边陲的傣族青年心头涌起无限感慨,他回忆说,自己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庆祝活动一直延续到下午5点半才结束。当天晚上,毛主席等领导人和我们一起观看了文艺演出。”刀正昌说,各民族代表还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敬献了礼物,他送给毛主席的是傣族群众的日用品,银质半月形银烟盒和傣族手工挎包。

    从北京回来后,刀正昌亲手制作了银质半月形烟盒和傣族手工挎包。这两件物品,正是他赠送给毛主席礼物的复制品。“当时,我就是这样双手托举着,把礼物送给毛主席。”刀正昌说,毛主席还与他握了手,“毛主席的手很大、很温暖,我的心里也很温暖……”

    作为回馈,会务组发给每个代表一枚毛主席像章、一套毛呢服装。“裤子早就穿破了,这件毛呢中山装至今完好。”刀正昌说。这件毛呢中山装成为他亲密的伙伴——每当参加重要活动,老人都会穿上它,让它和自己一起成为亲历和见证者。

    “我们在北京住了15天,游览了故宫,参观了博物馆,到天坛参观时每人还拍了一张照片。”刀正昌说,后来他们还去了天津、南京、上海、重庆、昆明参观学习。长达两个月的学习,让刀正昌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政策,他也切身感受到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刀正昌等云南部分参观团代表返程后,于1950年12月27日至1951年元旦,参加了“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他们与地方党政军领导歃血盟誓,在普洱立下了“民族团结誓词碑”,表达各族人民团结到底跟党走的决心。

    1953年7月至9月,刀正昌到昆明民族学院学习民族政策时,曾给毛主席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后来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1955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文教系统、民政系统等工作。1982年4月1日,刀正昌退休。此后,他做过普法讲解员、扫盲教员等。

    “县里举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培训民族干部时,都会请老人去作报告。”孟连县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不仅是民族工作的‘档案馆’,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活教材’。”

    (采访、成稿于2017年5月)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