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扎染 苍山洱海间的蓝白之韵
来源: 张金荷 发布日期:2021-06-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白族扎染一瞥。李台摄

  在云南大理的扎染坊,各式各样的扎染布晾挂在竹竿上,灵动雅致的图案一览无遗。蓝白之间,透过千年时光,浸染成白族人生活的底色。

  白族扎染技艺是云南省大理地区传统手工印染工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位于大理市北部的白族村庄周城,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正是在周城大大小小的扎染坊,笔者细细探寻白族扎染技艺的密码,感受苍山洱海间的蓝白之韵。

  如画卷般的非遗古色艺术

  走进周城的扎染坊,一片片染好的白蓝色系布料飘挂在庭院之中,一旁大染缸里的颜料呈现着常年发酵而成的深蓝色。在这里,一扎一染之间,一块普通的布料便成为如画卷般的非遗古色艺术。

  扎染,就是将布料按照人们预先设想好的图案,通过一定的经验技巧缝或者扎起来,然后浸入染液,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拆开扎线,就会出现相应的花纹。染液在布料上的浸染色彩比较和谐,边沿也很柔美,各种花纹都可以经过设计慢慢浸染到位,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

  扎染一般以白棉布为原料,以天然植物为染料,通过扎花、浸染、固色、漂洗等工艺制作而成。大理白族扎染制品多是蓝底白花,其染料原料取材于当地人种植的板蓝根。白族人崇尚白色,宋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描写了大理国的服饰“国王服白毡,正妻服朝霞”,朝霞者,白色也。就是说,国王和王后都穿白色服装。蓝色是一种朴素、内敛而又寓意丰富的颜色,也备受白族人民的喜爱。白、蓝色系的搭配使得扎染布简约中见尊贵,淳朴中见庄重。

  “青出于蓝”的扎染工艺

  白族扎染的魅力就在于不拘一格,图案纹样丰富多样、清雅脱俗。扎染通过保留部分布料不被浸染来创造图案纹样,在操作上有多种方法。

  针缝法。首先,在布料上画好设计的图案,然后用针线勾勒串缝,留一根控制线来打结。控制线通过活结来进行调整,其松紧程度决定了图案的清晰度。想要图案清晰明了、干脆利落,就稍微扎紧一些;想要营造一种轻盈、朦胧的美感,就可以适当放松。染色完成后,控制线一经拆开,织物上就会出现图案的轮廓。

  捆扎法。所谓捆扎法,是一种无需画图案,只需对染布的部分或者整体进行折叠、捏拢或者皱缩,再捆绑染色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简便,容易操作。如果想要得到比较规则的图案,就使用一定的技巧来捆绑,比如说按相同的距离或角度;如果追求的是一种抽象的、随意的美感,那么就大胆发挥,任意折叠、捆扎。花纹随机,富于变幻,每一次设计都独一无二。

  打结法。打结法不需要辅助器具,直接对织物进行打结拉紧,染色时,打结部分由于织物的缠绕起到防染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织物的任何部分进行,一般根据织物的形状在四角进行打结。染出的图案活泼有趣,让人爱不释手。

  器具辅助扎染法,即借助一些常见的生活器具对织物进行辅助扎结,其中木制夹板最常用。夹板制作直线图案比较方便,如想要复杂一些的图案,则需要使用夹板重复套色,形成层次丰富的图案。

  笔者尝试用打结法将一块长方形棉布的四个角打结,又把中间的布料进行捆扎,将扎好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然后加温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并再次浸染。如此反复浸染多次,每浸一次,布料的颜色就更深一层,让人想到了“青出于蓝”一词。最后,将浸染完成的扎花布晾干,缓缓拆开疙瘩布,熨烫平整,一块扎染布就诞生了。

  生活灵感和艺术表达的碰撞

  扎染纹样的设计是制作者观察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表达的集中体现。图案设计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又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融入扎染技艺之中,抽象化、简约化、夸张化是常见的艺术转换方式。

  抽象化,即通过几何造型展示生活中的自然景物,三角花、八角花等都是抽象描摹的结果;简约化,则从装饰的角度出发,提取描摹对象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并加入自己的感受和体悟,例如扎染纹样中的荷花减少了花瓣,纹样更显简洁;夸张化,指抓住事物的神韵来重新构图,协调比例。但总的来说,扎染图案的寓意丰富,表达了白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五福临门、花开富贵、鲤鱼报喜、花开并蒂都是常见的图案。

  白族扎染,它朴素自然,色彩分明,却又毫不张扬;它贴近生活,是对生活中的细碎美好投来的深情一瞥;它还是白族人民勤劳、质朴、纯洁等美好品格的艺术体现。

  不同式样、不同图案的扎染织物,记录了一个个故事,传承了一代代的历史记忆。历经千年岁月,云南大理白族扎染技艺已积淀成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大理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商品多样的今天,它因其独特的装饰趣味和艺术感染力,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一种新时尚。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