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画卷—— 云南大理州“5·21”漾濞地震抗震救灾纪实
来源: 陈泽 熊君 本报记者 安宁宁 发布日期:2021-06-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商店开门、学校复课、村民复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些天,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渐渐恢复了往常的风采,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逐步回到正轨。

    5月21日21时48分34秒,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据统计,自21日20时56分起至22日7时,漾濞县连续发生地震398次,其中4级以上13次,最大震级6.4级。

    地震发生后,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在党旗下,守望相助,凝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全国各地同胞心系灾区,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中,共同绘就了一幅“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画卷。

    党旗飘扬,凝心聚力

    “房子像风中的树一样,左右摇摆,太可怕了。”

    “我还没有经历过,短短两三天,余震300多次。”

    ……

    5月21日21时49分许,漾濞县苍山西镇铁柱街近百人跑出家门。他们站在路口的空地上,心有余悸地说着经历强震的恐惧。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发出号召,省、州、县组织部门迅速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投入抗震救灾一线,让党旗飘起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身处一线的县、乡、村基层党组织主动肩负起抢险救灾的重任,广大党员义无反顾冲上抗震救灾的战场。

    “大家别慌!”“不要待在屋里,快出来……”震中秀岭村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发生后,秀岭村委会秀岭村民小组组长张映明,立即召集村里的几名党员和青年,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转移到户外安全地带。

    漾濞县一中副校长马双权,在地震来袭时组织学生有序撤离,直到学生全部安全转移后,他才最后撤离。地震中,学校教学楼受损,900余名师生无一伤亡。

    据统计,漾濞县602个基层党组织和8000余名党员干部,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297支、“党员服务站”136个,与66支驻村工作队、114名驻村队员一起,设立了618个临时安置点,转移紧急避险65296人,转移安置人口25941人。

    高高飘扬着的党旗下,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守望相助。

    八方来援,共克时艰

    5月22日零点25分,大理州森林消防支队中队34名队员赶到震中秀岭村委会大地埂小组黎家村,成为第一支到达震中的救援队伍。“我们到村里后马上组织搜救,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挨家挨户寻找村民,一直找到凌晨5点多,没有发现屋里有村民,村里没有人伤亡。”队员张伟说。

    “地震发生后不久,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救援力量很快就来到跟前,没多久大家就有住的、吃的、用的。”这是秀岭村一位80多岁老人的朴素话语。

    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分别启动地震灾害三级、二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连夜派出工作组赴云南指导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援救灾工作。云南省减灾委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省政府工作组连夜赶赴地震灾区。

    地震发生当晚,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43车664人携带33条搜救犬和搜救装备,在第一时间赶赴震区,解救被困、被埋压群众,对震中附近乡镇进行全面摸排搜寻。搜寻工作结束后,又转入搭建帐篷、排危除险、搬运物资的救援工作中。

    志愿者也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一线。“地震发生时,我在昆明农业大学参加培训,爱人在上海学习,我们第一时间赶了回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杨张妹,是漾濞县的致富带头人。地震发生后,她及时组建了两支抗震小分队,并联合部分股东,向漾濞县红十字会捐赠包菜6000公斤、水晶豌豆1000公斤、土豆2万公斤,免费为秀岭村群众提供安置点、食物。

    据统计,在抗震救灾一线,像杨张妹一样的志愿者有3000多人。他们中,有青年团员志愿队、退伍军人志愿队、返乡农民工志愿队、农民专业合作社志愿队等,最大的67岁,在救灾一线筑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爱心堤”。

    地震无情人有情。数百家公益组织第一时间筹集帐篷、折叠床、应急灯、羽绒服、毛毯、食品、护理用品等,很快运抵漾濞。据悉,这些物资在有关部门的指挥下,快速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为当地群众解燃眉之急。

    81岁的李如玉老人说:“如今国家强大了,在大灾大难面前都没有流离失所,没有忍冻挨饿,这一切都是共产党领导得好,我要点赞;地震发生后,大家安全转移到安置点,每天都有水喝、有饭吃,大家就是一家人,我也要点赞。”

    心手相牵,重建家园

    炒包菜、炒洋芋、青菜汤、腌菜牛肉……临近中午,苍山西镇密场村震后安置点,90名群众正准备吃午饭。

    “同是一家人,协手建家园。”正忙前忙后的村民马文说,安置点的90名群众中,有藏、彝、白、汉、苗等民族,大家众志成城才能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虽然生活有了保障,但我们不能闲下来,还要集中力量抓好生产。”吃过午饭后的马金华背着一筐秧苗准备去插秧,他家的3亩田已经栽了两亩,当天就能全部栽完。

    “地震多少耽误了一些农活。民兵们前几天就帮忙我们运送物资,现在还来帮我们插秧,非常感谢他们。”苍山西镇淮安村河后村民小组村民胡德香认为,尽管地震让大家担惊受怕,但眼下村里团结互助,各地纷纷来援,心里是温暖的。

    “吃饭我们吃大锅伙食,栽秧我们一家帮一家栽,今天栽一天,全村就基本结束了。”苍山西镇密场村村民郑四君笑着说。

    “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都不能耽误。”盖塑料布、清阴沟、修路、排查、抓生产……在平坡镇石坪村,邻里紧紧团结在一起,相互帮助重建家园。

    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灾难面前,前来援助的各方力量和被援助的灾区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汗淌在了一起、情融在了一起,各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在漾濞得到了很好的演绎。”大理州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